下载此文档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话题:图形的测量——渗透度量意识,掌握测量方法一、如何以“图形的测量”为载体,体会测量的意义,认识度量单位及其实际意义,渗透度量意识。(一) 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在教学长度单位的认识时,经常有老师问为什么要讲统一单位?原来的教学中学生就是直接认识长度单位,学习度量单位有什么价值?下面以人教版教材为例谈一谈:二年级学生第一次学习长度单位,教材呈现的例1,并没有上来就认识厘米,而是创设了一个活动的情境:让学生测量数学书封面,有的学生用两个硬币或者两个三角形,两个曲别针进行测量。这个活动使学生感受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出不同的物体长度。然后例2是开始学习厘米的认识。《标准》在第一学段要求“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这种要求对面积、体积的单位也同样适用。度量单位是度量的核心,度量单位的统一是使度量从个别的、特殊的测量活动成为一般化的、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应用和交流的前提。因此,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机会,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发现不同的方法,不同单位的选择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而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例如,海淀区中关村三小鲍海影老师执教的《厘米的认识》一课,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会了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鲍老师创设了一个情境,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办法去测量相同的长度,有的学生用手量,有的用自己的铅笔量,还有可能用自己桌上的橡皮去量,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测量工具,所得的结论,当然是不同的了。比如说,有的同学测量的是三扎长,有的同学可能测量的是五根铅笔这么长,还有的同学测量的是15块橡皮那么长。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当同学们你说你的结果,我说我的结果,彼此间就无法交流。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度量单位需要统一,否则它会给生活带来不便。这时,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心里需求,即要使测量结果让大家都接受,就必须要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单位。学生产生了这种需求,然后再来学习长度单位。建立标准度量单位,有助于学生从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出发,对建立标准单位的意义有客观地认识。教材这样编排,不仅突出了统一单位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一种数学的文化内涵,揭示了度量单位是怎么发生发展,又是怎么推动社会的前进的。《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让学生去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坚持把让学生体会了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这个环节设计好,让学生经历完整“度量单位”的从形成到产生的过程。由此看来,关于让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度量单位的重要性,不仅要在长度的测量中给予关注,在面积和体积的测量中,仍要让学生去感受。(二)使学生理解与把握度量单位的实际意义,对测量结果有很好的感悟《标准》在第一学段要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不能靠机械地记忆换算公式和反复操练,而是要能够体会单位之间的实际关系,这就涉及到了对单位的理解。长度(类似的,面积、体积)单位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它的体会和认识应当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它的实际意义。例如,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米,1厘米的长度可以用什么熟悉的物体来估计,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fc1172
  • 文件大小303 KB
  • 时间2019-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