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文概述一、课程论文的考察目的通过课程论文的写作,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基本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起学生对该门课程前沿理论和热点问题的关注,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水平。二、目前课程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课程论文的写作中,多数学生认真,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抄袭手段花样翻新①整段抄、整篇抄②移花接木③冒名顶替④直接从网上下载 ――从语言到格式公文化、空话、套话连篇,或空洞的说教,或就事论事。 。 ,三言两语草率交差。三、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学习态度问题①学风问题②基本道德观念和人格问题③学术腐败(二)技术问题――对论文的基本范式、写作程序、文体特点等缺少基本的了解。四、一个规范化的课程论文应具备的几个要素(一)特点和范式①论文有不同于一般公文写作的特点,如论文同一般的工作总结报告、领导讲话和简报等公文体裁有明显的区别。因此,论文写作必须符合论文的文体要求。②论文有比较相对固定一般范式。(二)主题与结构论文要求主题明确,概念准确,中心突出,层次分明。论文要求围绕一个中心讲,不象工作总结可以有多个不同内容,论文要求中心突出,脉络清晰,联系紧密,先摆事实,后推理,进而得出结论,作出预测,提出建议。(三)资料与理论论文要求论述有据,必须有充分的实证资料,同时要求要有分析问题的理论构架。(四)计划设计与过程(五)文风与语言文风朴实,语言精练,有哲理性。五、论文内容之间的逻辑结构 论文之间的逻辑联系,亦即论文所反映的事物和事理的整体及其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基本上表现为纵向逻辑联系和横向逻辑联系,而两者又总是交织在一起,它们表现在论文的逻辑结构上就是:纵式结构、横式结构、合式结构三种形式。 。 所谓纵向逻辑联系,是指总论点、分论点和小论点之间的逻辑顺序,以及分论点之间,小论点之间的逻辑顺序。论文内容之间的纵向逻辑联系,具体表现为论文的纵式结构,其特点在于论文的思想体系是纵向展开的。毛泽东同志指出:“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讲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217页)只有恰当处理论文内容的纵向逻辑联系,才能使论文有严谨的结构。 一篇论文为了阐述总论点,要列出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扩展为一个部分,各个分论点之间,各个部分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每个分论点又分为几个小论点,每个小论点又扩展为一段,各个小论点之间,各个段之间,也应有内在联系。这样,全篇论文的纵向逻辑联系便体现出来了,并且相应地形成了论文的完整体系和严谨结构。。 所谓横向逻辑联系,是指论点和论据,观点和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论文内容之间的横向逻辑联系具体表现为论文的横式结构。在一篇论文中只有总论点才单纯地作为论点或观点存在,而分论点和小论点却有双重“身分”,或者作为论点或观点存在,或者作为论据和材料存在。至于用来说明小论点的材料,则只能有材料或论据一重“身份”了。论文要做到有很强的说服力,富有逻辑力量最重要的是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揭示论点和论据的必然联系。首先,只有把总论点和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论文才有生命力,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其次,还要处理好分论点和材料的关系,以至小论点和材料的关系,这不仅能直接证明分论点或小论点,而且能间接地为突出总论点服务。 。论文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是纵向、横向穿插进行,交织在一起的。具体表现为论文的纵、横式结构,简称合式结构。这种结构的论文,有的以纵向展开为主,有的以横向展开为主。六、运用逻辑方法 要正确处理毕业论文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增强论文的逻辑力量,必须学会运用逻辑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方法是一个整体,它是由一系列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方法所组成的,其中主要包括: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和历史统一的方法。逻辑思维方法不仅是论文写作中内容安排和逻辑论证的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 归纳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即由若干个别事例推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或用若干个别的判断作论据来证明一个论点或论题。要从事实材料中找到事物的一般本质或规律就要应用归纳法。它是我们写论文时经常用到的一种逻辑方法。例如,我们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时看到,50年代前、中期注意按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得到了稳步的发展;60年代前期我们注意了按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得到了很快的恢复和发
课程论文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