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历时词汇学——汉语言文字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词汇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1,源自传统语文学研究的疑难生僻词语的考释2,语义关系的研究3,历史词典的编纂和词源研究4,复音化研究关于复音化研究的思考1,统计的对象差别:词为单位,义位为单位;以词目为单位和以词次(使用率)为单位:2,统计范围的差别:全部词和新词中和复音化情况;3,如何评价不同统计数的意义;4,复音化在词汇内部的分布差异;复音化的动因1,区别同音词2,表达复合意义3,韵律构词法归入词汇研究的理由1,词汇有自己的独特结构方式;2,汉语词汇单位的整体性;3,句子通过组合形成,词汇成分则是现成的备用成分;4,词汇成分的形式和意义有一些不合理据的变化,都不能通过语法结构来解释。主要参考书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帕默尔:语言学概论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 张永言:词汇学简论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许德楠:实用词汇学徐国庆:现代汉语词汇系统论张联荣:古汉语词义论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准备讨论以下专题1词汇的界定,即对词汇的整体认识;2词汇中的组合分析;3词汇中的聚合分析;4词汇意义变化规则;5词汇形式变化规则;6影响词汇变化的社会和心理因素1,词汇观1,1,词汇的定义1,2,词汇的特性1,3,词汇的环状结构1,4,词汇层级和分区1,5,词汇的内部运动1,6,个人词库1,7,词汇成分1,8,词汇的更替1,9,词汇中的共时关系和历时关系1,1词汇的定义斯大林:语言中所有的词共同构成所谓语言的词汇。辞海·语言文字分册: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和固定词组的总汇,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的组成部分可分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1978年)张永言:语言里的词和词的等价物(如固定词组)的总和。(张永言1页)刘叔新:一种语言(一个语言符号系统)全部词语的总和。(刘叔新16页)黄景新认为:词汇是语言的构成要素。一种语言的词汇是由该种语言的一系列具有一定形式、意义和功能特征的互相对立、互相制约的词汇单位(包括词以及和词具有同等功能的固定词组)构成的完整体系。现代研究中对词汇的理解1,汉民族已经或逐渐发展为共同使用的词;2,方言是与现代汉语相对的独立语言系统。矛盾:1,汉语是否一种语言,是否只有一个词汇;2,汉语方言与汉语是并行关系还是主体和分支关系;3,说汉语的人使用的词语是否属于汉语词汇。词汇的定义汉语词汇是汉语词的总汇。汉语词汇指汉语中所有的词汇成分,或者,所有汉语使用者所掌握的汉语词汇成分。那些相当于一个词的作用的复合的词语,在语用中充当一个词汇成分,也是词汇单位。1,2词汇的特性1,2,1全民特征。A,在全民中通行的。B,全民成员交际时所使用的词汇成分,包括只有部分人使用,不必在全民中通行。C,母语非汉语的汉语使用者在交际中使用汉语。1,2,2分块特征地域、年龄、性别、职业、文化修养、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差异,在这些差异的基础上自然结成了许多不同交际群体。1,2,3分块的错叠不同的分块之间没有分离性的界限,它们的许多部分,尤其在主体上是相同的(或说是重合的),彼此之间只有局部的差异;不同社团的词汇往往异同参互。1,2,4词汇的层级特征从分块重叠来看,有些词据于反复重叠的位置,有些词所处的分块很少重叠,或不重叠,反映了词汇中各个具体成分使用面的不同。词汇成分的通用程度,可以从它在这个层级中的位置高低表现出来。1,2,5随变特征刻意的创新和无意中的修辞性运用甚至用语失误,都是新成分产生的萌芽,这种萌芽状态的成分,经过重复,就成为新的词汇成分。新旧成分废止不用,也改变整个词汇的面貌。1,2,6共时特征1,2,6,1共时是词汇存在的前提“词的总汇”,汇聚在一起的词语,即在同一时间候出现在同一范围内。尽管词汇处在不断的变化中,但是,严格意义上的词汇描写不能是动态的,它应该像一幅画面,所呈现的是一个瞬间静止的共时平面,是从一个运动体的连续动作中截获的瞬间静止的片段。1,2,6,2共时描写的障碍在语言实践中,词汇成分呈线性排列,在时间上有先后,同时,我们既不可能使整个社会的语言活动处于静止状态来作描写,也不可能在瞬间对人脑中所掌握的词汇成分作完整的陈述或记录,甚至难以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这一工作。通过书面获得的词汇记录,在共时性上更不准确。词汇显现的随机性和局部性。1,2,6,3相对共时观念在实际研究中,我们获取的词汇不是基于一个共时点,而是基于一个共时段。即以某一个时间段为限,搜集这一段时间内所能得到的词汇成分。采用共时段的方法,也就意味着,在一个时间段内,那些非共时的因素被忽略不计,某些非共时的成分,被当作共时成分对待。因此,有必要控制共时段的跨度,不宜太大。1,3词汇的环靶状结构根据稳定性和普遍性,词汇成分分四个部分:基本层||常用层||局
汉语历史词汇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