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国贸第三章.ppt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6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3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基本模型本章主要内容:新古典贸易思想赫克歇尔-俄林资源禀赋贸易模型对赫克歇尔-俄林资源禀赋模型的实证检验李嘉图模型假定了各国相对优势差异,但没有解释各国相对优势的原因(即为何一国在某种商品生产上较他国效率更高?)李嘉图模型没有说明贸易后增加的利益如何分配。李嘉图模型没有说明贸易后不同国家之间同质生产要素价格(收益)的变化。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将在上述三方面对李嘉图模型进行补充和扩展,使贸易理论更具现实指导意义。 :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的框架下分析产品的生产成本(2)运用总体均衡的方法分析国际贸易与要素变动的相互影响埃利·赫克歇尔(,1879~1952),犹太裔瑞典经济学家,1897年起在瑞典乌普萨拉(Uppsala)大学研修史学与经济学,1907年获得博士学位,1909年受聘于新成立的斯德哥尔摩大学经济学院任经济学与统计学教授。赫克歇尔的学术成就主要是在经济史学领域,他最负盛名的著作是1931年出版的两卷本《重商主义》(Mercantilism,)。埃利·赫克歇尔在国际贸易理论上的卓越贡献集中体现在他1919年发表的长篇论文《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e)中。在那篇重要论文中,赫克歇尔在学术界第一次提出并论述了后来被概括为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观点。伯梯尔·俄林(BertilOhlin,1899~1979)继承和发展了赫克歇尔的贸易思想。作为赫克歇尔的学生,俄林对乃师推崇之至,自陈“从赫克歇尔的教学和各式精彩演讲中受益匪浅”。俄林1924年在斯德哥尔摩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25~1930年任教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1930年以后的36年时间里,一直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任教。俄林1933年出版了他的成名著作《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InterreginoalandInternationalTrade),对要素禀赋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与论证。由于俄林在国际贸易理论研究领域里的卓越贡献,他与詹姆斯·爱德华·-俄林的主要贡献赫克歇尔:不仅从生产要素的禀赋和使用比例来阐述了贸易的基础,也揭示了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俄林的贡献可以概括为:1、揭示了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形成的原因。2、指出了国际贸易中的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原著选读:1)、要素禀赋的差异。“在经济生活中,空间这个概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第一,生产要素是被限制在一定的地域范围以内,因此难以移动;第二,运输费用和其他一些障碍也阻碍着生产要素的自由移动”。这样一来,处于不同空间位置上的“各个国家之间就产生了某种自然差异,即各国拥有不同的生产要素的自然禀赋”。2)个人经济行为推及国家将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分工归结为人们在个人能力上天生的差异。“每个人天生获得的才能使一部分人更适合于当工程师,另一部分人更适合于当医生或律师,还有一部分人更适合于做花匠”。进而,他将对个人经济行为的分析推演至国家的经济行为。“各个国家的情况同每个人的情况一样,生产各种产品的能力是大不相同的”,其所以如此,“皆因为各国生产要素的供给各异”,而且,“正是因为一国各种要素的比例决定了它专门从事某项生产的适应性”,“一个国家当然不可能生产出需要使用本国所不具备的生产要素才能生产出来的那些产品”。据此,“一个国家最适合于生产需要更大比例地使用该国拥有的相对丰裕的要素的那些商品,最不适合于生产需要更大比例地使用该国国内拥有量最小或完全不拥有的要素的那些商品”。俄林强调指出,“这就是国际贸易的原因”。基于这样的原因,“每一个国家在密集地使用该国丰裕而价格低廉的要素的那些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国贸第三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坐水行舟
  • 文件大小1.05 MB
  • 时间2019-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