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
《添字丑奴儿芭蕉》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这首词作于南渡以后。通过雨打芭蕉引起的愁思,表达作者思念故国、故乡的深情。上片咏物,借芭蕉展心,反衬自己愁怀永结、郁郁寡欢的心情和意绪。首句“窗前谁种芭蕉树”,似在询问,似在埋怨,无人回答,也无须回答。然而通过这一设问,自然而然地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接着,再抓住芭蕉叶心长卷、叶大多荫的特点加以咏写。蕉心长卷,一叶叶,一层层,不断地向外舒展。阔大的蕉叶,似巨掌,似绿扇,一张张,一面面,伸向空间,布满庭院,散发着清秀,点缀着南国的夏秋。第二句“阴满中庭”形象而逼真地描绘出这一景象。第三句重复上句,再用一个“阴满中庭”进行吟咏,使人如临庭前,如立窗下,身受绿叶的遮蔽,进而注视到蕉叶的舒卷。“叶叶心心,舒展有馀情”,歇拍二句寄情于物,寓倩于景。“叶叶”与“心心”,两对叠字连用,一面从听觉方面形成应接不暇之感,—面从视觉印象方面,向人展示蕉叶不断舒展的动态。而蕉心常卷,犹如愁情无极,嫩黄浅绿的蕉心中,紧裹着绵绵不尽的情思。全词篇幅短小而情意深蕴。语言明白晓畅,能充分运用双声叠韵、重言叠句以及设问和口语的长处,形成参差错落、顿挫有致的韵律;又能抓住芭蕉的形象特征,采用即景抒情,寓情于物,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抒发国破家亡后难言的伤痛;用笔轻灵而感情凝重,体现出漱玉词语新意隽、顿挫有致的优点。
此词通过对夜雨芭蕉这一南方特有景致的描绘,抒发自己思乡忧时的浓愁。把伤心,愁闷一股脑的倾吐出来
添字丑奴儿芭蕉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唐多令•何处合成愁》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本词为惜别词,是感物悲秋,怀念情侣之作。全词以明畅清新的语言抒写游子悲秋之感和深重的离情别绪,不用丽词奥典,不涂浓墨重彩,接近民歌风格。前人评其“此词疏快,却不质实”,为自然轻俊之作。词的上片开头两句用拆字法,婉抒离别后的秋怀。最后以“怕登楼”三字透露愁意。有人批语其近文字游戏,似过于苛刻。“心上秋”前加离人二字,准确地表现出离人的心怕到秋天,遇秋则成悉的意韵。偶一为之,未尝不可。且与情境妙合,应予肯定。“纵芭蕉”以下至歇拍以天好而不忍登楼的违反常规的行为暗示内尽的愁苦。下片就转而写离愁及离愁的具体内容。开头两句承前,抒韶光空逝之慨。“燕辞旧”两句以燕可还乡而已不能,写思乡。“垂柳”三句写恋人别已而去,写情人。在异地客居,又没恋人在身旁,是又重的忧伤。全词意脉清晰,语言明快,在梦窗词中别具一格。"
在词人愁苦的心境中,纵然晴昼无雨,芭蕉只在秋风中的摇曳,也令人感到凉飕飕地凄楚。
《唐多令•何处合成愁》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
芭蕉-课件·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