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著名科学家在说到取得的成绩时,都说兴趣起了很大的作用。教学中,老师如果能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就等于开启了学习的发动机,兴趣便成了所有学科学习的生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强调能力的培养,既是现代教育思想体现,又是实施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可是,我们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激趣 (1)以史激趣 历史启迪人的智慧,也激发人的兴趣。小学阶段的数学,我认为只有四种符号“+”、“÷”、“×”、“-”通过一些历史的符号的演变让学生更深的认识这些符号。数学是一部人类不断探索自然奥秘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学科。学生对很多历史故事有兴趣,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在课堂上或课后,适当讲述数学科学的孕育,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数学家不断奋斗的历史事迹,激起学生对科学家的崇尚。让学生沿着前辈的足迹,追溯数学发展的源流。例举杨利伟、聂海胜等能够顺利的登上月球,并能凯旋归来,这些都离不开我们正在学的数学,让我们一起更爱科学。 (2)以实践激趣 对于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实践。很多学生都很喜爱实验,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验来进一步证实生活的实际,用知识联系课本通过实践来加深知识。通过分层次分组让学生相互讨论,更进一步加深且深化知识,从实践来认识数学变化中充满了乐趣和魅力,并对数学的兴趣就被激发起来,这时很自然的产生进一步探索的动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多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丛中领略到成功的喜悦,极大地激发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强烈欲望。(3)情感激趣 新课标指出:积极的态度体验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创造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因此,教师正确的评价,恰当地运用表扬、奖励、批评与惩罚,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它们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肯定与否的一种强化方式,可以是学生产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其上进心。对学生的评价,表扬应多余批评,当然,也不能一味的表扬,而应当把奖惩结合起来运用,即在表扬、奖励时指出其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批评、惩罚时又肯定进步,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发挥的情感效能,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4)动画激趣 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计算机也已经进入校园,因此,教师也应当与时俱进,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制作一些简单又生动有趣的课件,集合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使学生更直观,生动的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理论。如分数的学习中,教师利用电脑制作分子、分母的动画,将抽象的概念以直观生动的图象表现出来,不但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二、发展兴趣(1)设境发展兴趣 好奇,又是小学生的又一心理特点,为让学生的兴趣在新奇的学习情境中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我尽量注意注入新奇的因素,以达到寓教于趣,寓教于乐的目的。一年级应用题的教学中,我根据儿童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把复习,新授巩固的几个教学环节串编成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把条件、问题编成有趣的故事,利用投影及图画顺利地完成简单应用题的解学过程。(2)以操作发展兴趣 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形象思维是主要的思维方式。他们都有好动的天性,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所理解的首先是自己的动作,因此,
浅谈若何造就小师长教员进修兴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