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引导我们穿越良渚文化序良渚文化博物馆所在的“良渚圣地”位于良渚国家遗址公园南面,104国道北侧,是“良渚文化村”距离良渚国家遗址公园最近的一个区块。在这400余亩范围里,集中了良渚文化时期最为典型的几种地貌:山坡、土墩、湖沼和绿洲。清澈的水系穿过104国道的底部与整个“良渚文化村”相连贯,这也使它具有生活的起源的意味。良渚文化博物馆是“良渚圣地”的核心部分,由博物馆主体建筑和周边的主题园林组成。它们是“良渚圣地”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主体建筑由世界著名的DCA建筑师事务所建筑大师设计,其本身就以独特的审美价值,成为“良渚圣地”不可或缺的藏品。DCA建筑师事务所成立于1984年,在建筑设计规划、室内设计及家居设计领域享誉全球。项目所在的国家包括:英国、德国、法国、荷兰、中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和美国等。共荣获20多个国内和国际奖项,其中包括RIBA、RFAC和AIA,以及AndreaPalladioPrize。1999年还荣获Tessenow金奖。良渚文化博物馆是DCA第一次在杭州受南都房产委托设计良渚文化村的子项目。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DCA建筑师事务所总建筑师、项目负责人马可(MarkRandel)、建筑师爱特蕾(teFlohrschutz),以及景观设计师瑞博特(RobGrotewal)、项目负责人阿海默AxelHermening四人,他们用独特的眼光来看中国古老的良渚文化,用独创的理念来诠释、来设计良渚文化博物馆的特征,乃至赋予这一建筑以鲜活的灵魂。问:良渚文化博物馆将以怎样的风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其与周边的自然及人文景观如何融为一体?MarkRandel答:作为良渚国家遗址公园的导入区,“良渚圣地”以良渚文化博物馆为核心,利用自然的环境和地形,在室内和室外分别进行考古实物陈列、模拟场景展示、同期文化对照以及情景故事的表演和演绎,多方位、多角度地对良渚文化的文化内容、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进行恰当的表现和阐释。良渚文化博物馆将是圣地公园在北部的终点。在西侧,与博物馆相连的是绵绵的山坡以及渐渐变宽的水面。整个用地的周边将种植密集的树木。但是为了透过树木看到周围的水景,在少量地方有控制性地留出适当的视线空间。博物馆建在小山丘上,而小山丘的人工造型使得博物馆就像停泊在一个特殊的景观平台上。我们刻意使用技术化的表现方式,使部分山坡更陡峭,使得花园完全下沉,甚至用大台阶来表现山丘的人工造型。最重要的是,这种设计是对自然主义的一次改革。人们的视线开始于停车场边的近水平台和下沉花园,结束于展示性小岛和博物馆建筑。不管人们从圣地公园还是从大路去接近博物馆,都会感受到雕塑性的建筑物与周边优美环境的协调性。通过与停车场相连的人行桥,参观者可进入博物馆。博物馆从外形上看由四根长管组成,管子的宽度均为18米。但由于高低不同,所以错落有致。在每根管子内部安排有内庭院,内庭院将种有花草树木,采用天然采光。它既是参观环路的一部分,又是连接各展区的过渡,并向参观者提供自由选择参观路线的可能性。固定展区与临时展区各自分开,直接与序厅相连。另外,博物馆南边的小岛也是展示序列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小桥到达。货运则均通过建筑物北部的小路来完成。问:伟大的文丘里在《学习拉斯维加斯》里面批评那种过于强调象征意义的建筑物是“鸭子”,而恰恰博物馆是最容易因为过于强调其象征意义而做成“
让博物馆成为穿越良渚文化的一条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