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黛丝·米勒》是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成名作,也是他“国际题材”小说的代表作。作品描写了美国和欧洲上流社会在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冲突,其中作品很多地方使用了象征主义手法。本文就象征主义手法在作品论文格式范文的情景描写、人物形象等方面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发现象征主义的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可使观念和哲理形象化和感性化,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在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关键词:亨利·詹姆斯《黛丝·米勒》象征主义 OnSymbolisminDaisyMiller Abstract:ThenovelistHenryJameswonhisinternationalfamethroughthepublicationofDaisyMiller,whichwasalsotherepresentativeworkofhis“internationaltheme”.,. Keywords:HenryJames;DaisyMiller;symbolism 亨利·詹姆斯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和文学评论家,素有美国“小说泰斗”之称,被认为是意识流文学派的先驱,现代派小说批评的鼻祖。(Freed-man,2000:ⅲ)他一生共写了21部长篇小说和100余篇中短篇小说,还写了400万字非小说类作品。他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探讨文学创作,为现代小说理论奠定了基础。中篇小说《黛丝·米勒》(DaisyMiller,1879)是詹姆斯的成名作。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旅居欧洲的美国青年温特朋在风景如画的瑞士小城费维,邂逅了美国富商之女黛丝·米勒。黛丝年轻漂亮,天真活泼,聪明伶俐,具有蔑视世俗观念的叛逆精神。两人相识之后一起游览锡庸城堡,温特朋的姑妈闻讯表示反对,拒绝与黛丝相识,认为黛丝没教养。后来在古城罗马,两位年轻人再次相遇,由于黛丝与新结识的意大利男友乔万尼利一起出入公共场所,引起罗马上流社会的不满,他们纷纷拒绝与黛丝来往。黛丝不顾劝阻,仍然与乔万尼利游览夜色下的古罗马竞技场,不幸染疾而终。黛丝临死前再三托她的母亲转告温特朋,她并没有和别人订婚,温特朋得知捎来的口信才似有所悟,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作品活泼轻松的字里行间蕴含着深沉的思索,其中很多地方使用了象征主义手法。象征主义,曾被认为是“文学史上最古老悠长的运动之一”。(Feidelson,1953:4)它一般采用象征的手法来表达作品意义。象征,对于文学而言,主要是指以具体的形象,如实物、字符、数字、颜色等来代表、暗示抽象的观念,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情感,该具体意象包含的意义远远超过其自身。(Robert,1989:326)在
《黛丝·米勒》中的象征主义写作手法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