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标题:“安史之乱”对唐朝对外交通的影响论文作者王平论文关键词,论文来源黔南民族师专学报:哲社版,论文单位都匀,点击次数116,论文页数77-80,87页1996年1996月论文免费下载_1/ (西南师大历史系研究生,重庆630715 王平) 摘要本文从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论述了“安史之乱”和唐朝对江南的开发,对中唐以后对外交通的影响,即“海上丝路”的繁荣,陆上交通衰退。关键词安史之乱中西交通* * * @①原字趼去开加俞@①原字门内加者@③原字礻加氏755~763年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对这一事件的研究,如果仅限于它对唐朝本身的影响是不够的。8世纪时的唐朝,是世界上的大帝国。“被完全不同文化、语言、组织制度与生活方式的民族围绕着。”〔1〕因此,作为世界性大帝国的唐王朝,它发生的任何重大变化都会导致其与世界其它国家关系的变化,本文拟就“安史之乱”引起的中唐以后对外交通的变化,以及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作一些分析。一持续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唐王朝的影响是深刻的。这种影响所导致的对外交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唐代的陆路交通非常繁荣,“丝绸之路”进入“黄金时期”。《新唐书·地理志》据贾耽著作,指出从边州通四夷之道,其中陆路有五条:一是营州入安东道,二是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三是中受降城入回鹘道,四是安西入西域道,五是安南通天竺道。西突厥降服于唐后,唐控制了河中地区的许多城邦、吐火罗与阿富汗以前受制于突厥之地,远至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西边地区,并深入至帕米尔及小勃律。自此,中西商路盛极一时,史载“伊吾之右,波斯以东,商旅相继,职贡不绝”。〔2〕在安史之乱前,东西陆路交通极为兴盛。然而,到安史之乱后,这种繁荣的交通衰落下来。由于吐蕃、回纥侵占了原属唐政府管辖的西、北一些地区,导致中西陆路受阻,来往其间的商旅泠落下来。到这时,一度兴盛的陆上丝路衰退,而海上交通却发展起来。 ,尤其是南海交通迅速发展起来,并最终超过了陆路交通安史之乱前,唐代的海路交通也有所发展,但总的说来不及陆上交通繁荣。海路交通历史悠久。继汉之后,东西方许多国家都通过海上与南方政权发生关系。三国时吴派朱应、康泰出使南海诸国。南朝时,与南海诸国往来更加密切,《梁书·诸夷传》载:海南诸国“自梁革运,其奉止朔,修贡职,航海发至,yú@①yú于前代矣。”其时,东南亚、印度以及斯里兰卡等许多国家,都与南朝进行朝贡贸易。而日本“自魏至于齐、梁与中国相通。”〔3〕自晋安帝义熙九年(公元413年)至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的近九十年间,日本共遣使15次,“多从南道浮海入贡及通互市之类”。隋时,与南海诸国往来更多,曾派遣常骏,王君政由南海郡(今广州)出发,由海上出使赤土(今马来半岛南部)。〔4〕而日本仅仅从600—614年的15年间,就派出大规摸的遣隋使团达15次之多。唐代前期,中日交往盛况空前,日本遣唐使团来华规模更大、次数更多、影响更大。630~894年间,日本遣唐使前后19次到达唐朝。当时,中日交往主要是通过海上交通进行的。即使如此,当时的陆上交通仍然超过海上交通,而与南海以西各国的海上交往却是较少的。安史之乱后,这种情况有所改变。在陆上交通衰退的同时,海上交通尤其是南海交通却迅速发展起来,并
“安史之乱”对唐朝对外交通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