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事迹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浙江绍兴1887年七岁开蒙,读的第一门书是类似中国通史的启蒙读本《鉴略》1892年12岁到“三味书屋”读书,塾师是以为方正、博学的老先生1898年5月以“周树人”的名字进入洋务派创办的江南水师学堂1899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路矿学堂(洋务派)学校开设了许多介绍自然科学的课程,阅览室还有梁启超主编的《时务报》等。(在南京,鲁迅读了《天演论》。)鲁迅在这里学到了前所未见的自然科学知识,受到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平等观念的影响,尤其是接受了进化论思想。1902年1月鲁迅毕业于路矿学堂。赴日本留学,先在东京弘文学院学日语(愤然剪去辫子,做诗《自题小像》1903年翻译了文言小说《斯巴达之魂》1904年秋郑重确立了“医学救国’的美好理想,进了仙台医专(这里有对他寄望颇高的藤野严九郎先生)1906年决定“弃医从文”回到东京,这一转折的实质在于标志着青年鲁迅告别改良主义的维新思想,走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救国之路。1907年积极参加资产阶级革命派活动,潜心阅读大量外国文学作品,提倡文艺,并曾创办刊物,取名《新生》。在河南留学生所办的杂志《河南》上发表文言论文(其中,《人之历史》介绍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科学史教篇》介绍欧洲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并从科学哲学的高度深刻总结其经验教训;《文化偏至论》批判了维新派的“近不知中国之情,远复不察欧美之实”;《摩罗诗力说》介绍和赞扬欧洲文学史上“立意在反抗,旨归在动作”(鲁迅评价“摩罗诗人”特点)的浪漫主义诗人及其作品。)1908年直接就学于章太炎先生,在政治观念、学术思想上都深受其影响与周作人翻译了俄国和东欧、北欧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作品,合编为《域外小说集》1909年6月回国,在杭州两级师范学堂当生物学和化学教员1910年绍兴府中学堂任监学,兼任物学、生理卫生学教员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11月,担任绍兴军政府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的监督,范爱农任监学12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鲁迅创作了文言小说《怀旧》,作品描绘辛亥革命前夜社会动荡中农村各阶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初步表现出反封建的精神和讽刺的艺术才能。1912年应中华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到南京教育部任部员(不久,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都北京)随教育部迁往北京1915年9月陈独秀等人创立《新青年》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1921-1922年《阿Q正传》、《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1923年8月出版《呐喊》1924年2月,《祝福》大革命成立语丝社,创办《语丝》杂志,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孙伏园、川岛等,鲁迅被称为“语丝派”的主将。1925年成立的莽原社和未名社,鲁迅是发起人和领导者。莽原社主要成员还有高长虹、向培良、荆有麟、韦素园等,所创办《莽原》杂志提倡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未名社成员还有韦素园、李霁野、台静农、韦丛芜、曹靖华,是一个着重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尤其是俄罗斯文学的团体。1926年遭到段祺瑞执政府的通缉
鲁迅生平事迹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