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眼里有个“你”──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的实践与反思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许多新的理念正逐渐影响、改变着我们的课堂,作为一名实践者,我和大家一样,在努力地学习、实践与反思,产生过这样那样的困惑,遭遇过无所适从的失败,得到过敝帚自珍的欣慰,体验过怦然心动的感觉。新课程给了我们机会和挑战,也给了我们成长和创造。在一路前行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我”的眼里有个“你”,我们的课堂会更精彩。一、“我”的眼里有个你──教材教材是师生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凭借,它无非是个例子,但它毕竟是个例子,只有时时装有教材,才能创造性地用好教材。 1、学习教材理解“你”: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文本,我们会有不同的解读。认真学习和钻研教材,尽可能多地理解教材,这是比撰写教案更重要的一环。实践让我体会到了: ⑴学习教材需要有一双慧眼,语文是借助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有些看上去很普通的文字,却蕴含着真知灼见,它需要有慧眼的老师去发现。《草船借箭》这篇文章,我们习惯上把“神机妙算”作为文眼,把“诸葛亮是怎样神机妙算的?”作为教学的重点,从而把诸葛亮这个充满智慧的整体的人物肢解成“懂天文、识人心、知地理”的僵硬的没有血肉的人,可仔细体会,我们却不难发现,文中有一个并不显眼的地方——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攻打,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时再回去。”联系前后,诸葛亮笑谁?这一“笑”字,价值千金,一笑曹操,诸对曹的为人了如指掌,这笑是讽刺的笑;二笑鲁肃太老实了:“鲁肃啊鲁肃,你竟到现在还不知我草船借箭的真实含义。”这是一种幽默的笑;三笑自己,江上果然有雾,自己的谋划成了,这是一种自信的笑;四笑周瑜:“你不是想借造箭来暗算于我吗?你要跟我斗,哼,还嫩着点呢!”这是一种自豪的笑。⑵学习教材需要有一颗慧心,语言文字是需要感悟的,把自己的心放进教材,才会获得特别的感悟。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我在第一次任教时,只肤浅地引导学生了解母亲的“精彩极了”和父亲的“糟糕透了”都是一种爱,只是方式不同,但反思一下,这充其量只是让学生掌握了文章的思想内容,而忽视了作者情感一头的体验。第二次研读教材时,我才体会到了文章的重点应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让学生经历从作者七八岁时的“并不理解”、后来的“并不情愿”到最后的“真正明白”这样的内心感悟,课堂实践证明,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解读好蕴含文中的“爱”字。 2、驾驭教材呈现“你”: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开始向“预设”告别,面对动态的课堂,我们随时面临着“如何驾驭教材”的问题。用好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我们要做的是,师生共同努力呈现出整体的教材。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两位老师对《江雪》中最后一句“独钓寒江雪”的不同处理。前一位老师问:读到这句,有没有发现问题?生1:天那么冷,雪那么大,老人为何钓鱼呢?生2:这首诗是假的,江面结了冰,不能钓鱼呀!师尽管用了缓兵之计,让学生挑选其中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但学生绕来绕去,非但没很好地解决问题,反而把这首诗的意境、美感都破坏了。第二个老师则是这样处理的:当学生问了为什么钓鱼时?老师略加沉吟,面带疑惑,反问道: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位老人真在钓鱼吗?此问激起千层浪,学生经过讨论,有的说:“不是在钓鱼,是在锻炼自己的意志”;有的说:“噢,我明白了,这首诗告诉人们他非常孤
“我”的眼里有个“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