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DOC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学校:海西州高级中学科目:地理授课教师:田延菲授课班级:高一(10)班[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并写出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运用;2、掌握并说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锻炼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等自学能力;2、通过读图等活动,提高读图制图能力和分析能力;3、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使学生形成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观;2、通过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形成地球系统观和责任感,增强环境及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 1、地震波的波速以及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物质组成及各层主要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为主,板书[教学媒体与教具]:地球仪、尺子、小黑板[课时安排]:1课时[三分析]:课标分析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地球的内部圈层与地球的外部圈层两方面,各分三个圈层,但需注意介于内部和外部圈层之间还有一个圈层(岩石圈)。在第一部分,对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从分布到划分依据,再到各层特点,都需要调动学生理解、分析、判断和运用,因此,在教学中,始终要让学生动脑动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相对于前面“地球的运动”内容,较为简单,高一学生已经具备对地震、地表等的感性认识,但学生缺乏专业的地理读图、绘图和资料分析的思维且并未形成知识系统,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需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还要注重知识的梳理,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及意图学生活动及意图设计用时导入【师问】在第一节开始的时候,老师一定给你们讲过这样一句话:“谈天”是为了“说地”。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特点,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讨是地球的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从生活入手,提供资料,引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思考。2min启发探究【启下】要探究地球的内部,不妨借鉴一下夏季我们挑选西瓜的方法,为了能够吃到可口的西瓜,我们通常把西瓜托在手上,用另一只手敲打西瓜,靠听这种敲打产生的震动在西瓜内部传播的声音来判断西瓜的生熟、质量的优劣。我们也可以通过分析地球的某种震动,以这种震动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情况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组成。我们知道,地震常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但对于科学工作者来说,地震波却带来了地球内部的信息。阅读课本21页第一段,看看什么是地震波?【板书】地球的内部圈层启发式引导,通过对比加深理解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2min概念阐述师说:【概念】顾名思义,当地震发生的时候,岩层受到强烈的冲击,产生弹性的震动(用尺子在讲台上演示岩层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的波称为地震波。【承上】根据波的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的不同,我们把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板书】横波、纵波【概念】我们牵着绳子的一头抖动,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这个是横波;压缩弹簧后震动,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相同,这个是纵波。形象讲解概念,增强记忆听讲,联系生活中有用的地理2min分析转承过渡【启下】那当地震发生的时候,在发生地附近我们是先感受到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hijijielong001
  • 文件大小49 KB
  • 时间2019-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