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比外表更重要——学校文化建设之我见永州市江永县第一小学李美丽刚到一小任校长,邻县一位有经验的校长就向我建议:重新修建校门,建立文化宣传橱窗,在墙上、走廊楼道上张贴德育宣传语,让所有的能“说话”的地方都“说话”。一年后,该校长再次来访,见我们一小校门依旧,校园毫无改观,大失所望,再次提醒我重视学校文化建设,以提升学校品位。我谢其好意,却持不同的观点。我认为,学校文化建设并不只是校园环境上的美化,而是人的精神思想的亮化,是师生道德素养和精神风貌的塑造与提升。学校文化的形成需要时间,也许需要很长的时间,但一经形成就坚不可摧,弥足珍贵!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精神文化(一)办学的重心是育人,人的素质没有提高,校园环境再美也徒劳。学校是传递文化、创造文化的特定机构,是育人的场所,应该把重心放在育人上。不可否认,这几年我们加大了学校硬件建设,强化学校制度管理,学校美观了,规模扩大了,教师的经济待遇也在不断改善,但是师德水平反而滑坡了:“一切向钱看”,待遇上斤斤计较;有偿家教盛行,外出创收有增无减;个别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只看重学生的分数,对学生的品德培养漠不关心。我们的学生不知感恩,不懂礼貌,没有自制力;爱看电视,爱打游戏,心胸不宽广;依赖性强,怕吃苦,不能体贴别人;随手乱丢垃圾,满口脏话,如此等等。由于学校文化的缺失,使得我们学校徒有豪华的校舍设施,而无与之相称的校园氛围。哈佛的一位校长科南特说“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人的质量”。所以,培养了7位美国总统、40位诺贝尔奖得主和30位普利策奖获奖者的哈佛大学致今仍古旧而简朴。哈佛大学累计已获捐292亿美元,这个数字使其稳居全美高校首富位置。他们如果讲求门面,什么样的超豪华大门和围墙都建得起。但是,哈佛没有这样做。季羡林老先生也说,“所谓一流大学,是指有一流的学生,一流的教师,一流的学者,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管理”。大学如此,中小学又何尝不是这样?因此,我认为我们要把握教育的真谛,追求科学与真理,将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人的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二)学校实现育人的目标除了靠制度还得靠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比较稳定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的总和。现在我们的学校管理都在量化考核指标,细化考核内容,尽可能地完善制度,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学校是一个精神劳动的场所,不管我们怎么量化、细化,制度怎么创新,总还是有一些很重要的内容是无法考核无法与教师的报酬挂钩的。比如说,备课时间长短,备课质量好坏,对学生负责的程度等等,都无法统一标准计量。这就要学校文化,即靠教师本人对自己岗位的责任心和责任感,靠他们积极的工作态度。可以这样说:文化,乃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因此,我们要注重学校文化建设,依靠文化的力量培育良好的校风校纪来弥补制度管理的不足。二、学校精神文化建设要从三个层面抓起(一)建设一个团结合作,身体力行引领教职工前进的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历来是提高学校管理的基础,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能顶一个诸葛亮”。领导班子学术理论和管理水平高,人格形象、人格魅力好,学校就有了旗帜,有了主心骨,凝聚力、感召力就会大大增强,教师队伍也就会精神振奋,信心倍增。因此,我着力建设团结协调,优势互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组织能力强,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乐于服务,勇挑重担,受到广
内在比外表更重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