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犯罪与刑罚书评.pptx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作者简介贝卡里亚是意大利法学家。刑事古典学派创始人,近代资产阶级刑法学鼻祖,于1738年出生于米兰的没落贵族家庭,从小在帕尔马的教会学校读书,青年时代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23岁加入“拳头社”,于1763年3月到1764年1月写出了《论犯罪与刑罚》。1768年被授予米兰宫廷学校的政治经济学教授,1771年被任命为最高经济委员会顾问,几年后又担任了财政法官,接着又接受了朱塞培二世的任命,领导国务委员会第三厅的工作。虽然在此期间写了几部美学和经济学的著作及一些有关刑法改革方面的谘询意见,但再也没有写出像《论犯罪与刑罚》那样的传世之作。写作背景在17-18世纪,因为西欧国家的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封建制度已经成为他们发展的严重阻碍。残酷的刑罚制度使还没有完全摆脱愚昧状态的人们饱受野蛮而又残忍的封建专制折磨之苦。1764年,欧洲惊呆了,一系列振聋发聩的批判和一系列鼓舞人心的刑法原则竟然完美的浓缩在一本六万字的,题为《论犯罪与刑罚》的小书之中,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26岁的意大利青年,名字叫切萨雷·贝卡里亚。他站在文艺复兴时期启蒙运动文化的高峰上,批判了中世纪欧洲的僵化、蒙昧的法律体制,他用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成果重新反思了死刑制度终极的理念和其存在的价值。贝卡利亚站在了前贤的臂膀上,以深遂的洞察力透知死刑的本质。他揭开了中世纪以来掩饰在落后、残暴、迷信的刑罚制度上的遮羞布,开创了近代西方刑罚制度理论的先河。他为刑法确立的原则,奠基了现代刑法。其影响深远,泽被当世。本书内容总览贝卡利亚抨击了封建社会以罪刑擅断、司法专横为主要特征的刑法制度,阐述了资产阶级的刑法原则,宣告了近代刑法学的诞生。该书的独特风格是针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问题,不流于简单的空洞说教或者抽象的“思辩”,因此此书中的思想迅速的在几百年的流传中被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而接受。在该书中,贝卡利亚阐述了刑法的起源与犯罪的本质、犯罪的原因、废除死刑的论述、衡量犯罪的标尺、罪责刑相适应、无罪推定等多个方面的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内容,虽然这些观点的提出已经过去了三百多年,但是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仍然有着思考的价值,能够让我们疑惑,揣摩,生出不同的观点,然后豁然开朗。死刑的论述——贝卡利亚是否应该废除死刑的问题讨论了几千年,贝卡利亚却以他的视角阐述了对这个问题的立场: 第一、死刑的作用是短暂的他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对人类心灵发生较大影响的,不是刑罚的强烈性,而是刑罚的持续性。”他认为终身监禁和劳役要比死刑更有威慑力,正如中国的俗语“长痛不如短痛”。第二、死刑容易引起旁观者的怜悯,使其本身具有的威慑他人的目的丧失。鲁迅也曾在他的文章里多次提到“像鸭一样伸着脖子”的看客,那些看客本应是死刑起作用的对象,但却麻木到感觉到快意,可谓是死刑的悲哀。 第三、他认为死刑的错误是无法挽回了,面对不可避免的司法错误,那中“刀下留人”不过曾经演义中的旧梦,事实上很多无辜的人丧失了生命。 第四、死刑是一种以暴易暴的行为。不再以适用死刑来满足人们的报复心,是文明时代人类理性的呼唤。一些关于死刑的论述1986年1月17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就整顿党风和实现社会风气根本好转发表讲话时说: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就是要从具体案件抓起。越是高级干部子弟,越是高级干部,越是

论犯罪与刑罚书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1.06 MB
  • 时间2019-03-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