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友爱镇农科村-PPT.ppt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友爱镇农科村的概况
农科村位于成都平原腹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距成都市区20公里,成灌高速、温彭快速通道、县道郫花公路贯穿全境,具有方便快捷的交通优势;走马河、清水河夹域而过,土肥水丰,环境优美,具有上风上水的生态优势;西汉大儒扬雄(字子云)出生并安葬于此,“西蜀子云亭”就出于此地,具有底蕴深厚的文化优势。,辖11个社,686户,2310人,现有耕地2400余亩,。村内现有乡村酒店1家,长年经营农家乐37家,其中星级农家乐16家,日接待能力上万人次。2005年,农家旅游收入达到1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万元。农科村过去是个只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无名小村,改革开放以来,大胆探索,大力发展花卉产业,被中外人士誉为“鲜花盛开的村庄”、“没有围墙的大型农民公园”。农户利用自家川派盆景、苗圃的优势,吸引游客前来吃农家饭、观农家景、住农家屋、享农家乐、购农家物,成功地嫁接出了农家旅游业,开创了中国农业旅游的先河,成为全国乡村旅游的典范,获得了“中国盆景之乡”、“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荣誉称号。
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发展历程。
自发调结构阶段。
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20世纪90年代初。上世纪80年代,村民逐渐从计划经济模式中解放出来,为增加收入解决温饱问题,适应市场需要,自发调整农业结构,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地块和承包地种植花卉苗木,既增加了收入,也改善了村里的生态环境。村民富裕后,开始整修庭院,更换家庭设施,在改善居家环境的同时,也为发展农家旅游奠定了基础。
引导搞旅游阶段。
即20世纪90年代初至2000年。郫县是古蜀国都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作为扬雄故里的农科村,具有发展旅游业的突出优势和良好条件。上世纪90年代初,成都市民逐渐富裕起来后,开始寻找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休闲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在省市旅游部门指导下,郫县积极引导农科村的花卉种植专业大户率先接待游客,带动其他种植户开展旅游接待,由点到面,全面开展农家旅游接待,最后全村形成了一个农家旅游专业村。
合力建新村阶段。
即2000年以来至今。农民富裕、村集体经济壮大后,适应形势发展和市场需求,在县、镇政府统一规划和指导下,县、镇形成新村建设合力。县镇投入一定资金,加强农科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社区条件,完善旅游功能。县上成立旅游局,加强了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和管理,农家乐经营户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积极加强社会事业发展、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农科村在环境营造、产业发展、民主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上取得了新的突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出了可喜步伐。
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友爱镇农科村主要发展做法:
农科村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发展为现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是做到了“三破”。
,率先种花卉,掘到发展第一桶金。
“别人种粮我种花,率先致富乐农家”。在上世纪80 年代,全国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的时候,农科村党支部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突出自身紧临都市的优势,面向成都大市场,引导农民积极发展花卉产业,形成“一户一品,一品一景”的特色,成为远近闻名的花卉种植专业村。正是依靠这一特色产业,帮助农民实现了增收致富,掘到了发展旅游产业的第一桶金。目前全村花卉种植

友爱镇农科村-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118883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