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助力初中数学难点学习.doc:..思维导图”助力初中数学难点学习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以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用思维导图串联基础知识点,用思维导图归类题型,用思维导图记录解题思路,用思维导图记录错题。以思维导图为辅助工具,提高学生的形象记忆力,培养其发散思维,提高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导图;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107-02DOI:-、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大部分,其中代数和几何占绝大部分,内容涉及较多的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等,既抽象又庞杂,相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难度大幅提升。这就需要学生概念清晰、思路明了,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新课改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课堂要变为提升学生能力的平台,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将数学知识转变为数学技能[1]。在新课改指引下,我们积极开展了相关教学改革,其中的一个方法是引入“思维导图”,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解决数学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思维导图(MindMap)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是一个从中心散发出来的自然结构,利用色彩、线条、标记、词汇和图象,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高度组织的图,是一种与我们大脑处理事务的自然方式相吻合的思维工具[2,3]。思维导图从一种笔记方法,逐渐应用于提高记忆力,再发展到引发创造性思维。目前,思维导图已成功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我们也借鉴其成功教学的经验,将其用于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学难点集中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方面。一般而言,对于独立章节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基础习题也能够有质量的完成。但是,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就相对较差,知识点不能搬家,分章节的内容不能融会,前后不能贯通,思路不能有效展开,遇到“带有转弯”的难题,思维较为局限,思考不出解决办法。教学过程中,我们运用了思维导图,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用思维导图串联基础知识点。即让学生将不同章节的独立知识点,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来。先从小范围开始,做二角形相关的串联,做圆相关的串联,做平方计算相关的串联,等等。小范围的思维导图重点训练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制作要点,分清主次,设计主干、分支,逐步分层展开,并注意可能的交叉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彼此帮助,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在掌握了思维导图制作的关键和技巧之后,教师再让学生试着把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做一个较大范围的思维导图。比如把三角形和圆合并起来,把平方和开方合并起来等,这样做成的思维导图,知识点一目了然,公式、定理有序地联系起来,不同章节的内容有效地贯穿融会。学生拿着自己做成的总结图,能够逐步建立起综合性思维,在思维导图的分支和层次中,分析问题的思路非常清晰,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其次,用思维导图归类题型。掌握不同的题型,是有效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用思维导图对不同题型加以归类,能够有效提高对各种题型的熟悉程度。比如关于“
“思维导图”助力初中数学难点学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