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教学大纲HistoryofChineseLiteratureCriticism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学时:51学时课程学分:3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科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选修的专业方向课,在课程模块中属于人文模块。本课程属于文艺学,先修课程是文学概论,古代文学。课程在学习之前一般应先修文学概论,古代文学,掌握中国文学史及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相关的概念、术语,为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通过授课,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思想之衍化有一基本的系统性了解;对中国古代文论之民族特色有深入认识;对中国古代著名文论家及其名篇之文学批评思想有较透彻理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对古代文论的合理阐释方法;使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陶熔中丰富自身的文学理论批评素质并藉以审视中国古代文学现象。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绪论(一)《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性质与内容。(了解)(二)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思想的整体概貌。(掌握)(三)关于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研究情况的综述。(理解)(四)学习《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意义。(了解)第一章文学理论批评思想的发轫期第一节先秦文化思想述略(理解)(一)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原创(二)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基本性格的奠定第二节中国古代文论的萌芽——《尚书·尧典》(节录)(理解)(一)题解(二)《尚书·尧典》文艺思想之基本内涵1、上古艺术形式特征2、乐(艺术)的本质与乐教精神3、关于“诗言志”第三节孔、荀文艺思想综述(一)孔子1、孔子及《论语》简介(了解)2、孔子的文艺思想:(掌握)(1)“成于乐”:生命本体境界艺术境界。(2)“尽美矣,又尽善也”:孔子的文艺标准。(3)“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标举的中和情感形式。(4)“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内容与形式关系。(5)孔子的诗论(6)孔子文艺思想的巨大意义。(二)荀子(理解)1、荀子及其《乐论》简介2、荀子文艺思想第四节庄子艺术精神(理解)(一)庄子简介(二)庄子的艺术精神1、“斋以静心”(创作心理)2、“大巧若掘”(创作技巧)3、“由技进乎道”(艺术修养)(三)庄子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第二章两汉时期文艺思想第一节两汉文化思想背景(理解)独尊儒术的意识形态与兼容并蓄的文化形态经学发达与辞赋繁荣第二节中国古代第一篇诗论——《毛诗序》(掌握)(一)何谓《毛诗序》?(二)《毛诗序》诗论观点:1、诗的教化与讽刺功能问题2、诗的特征和风格问题(三)《毛诗序》功利主义文艺批评观及其深远影响。第三节司马迁、班固、王逸文艺思想综述(理解)(一)司马迁及其“发愤著书”说(二)班固关于汉赋的文论观点王逸对屈原及其《离骚》的评价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理论批评思想的繁荣期第一节文化思想背景概述(理解)(一)玄学兴盛与人的觉醒(二)文的自觉与文论的自觉和繁荣第二节中国古代第一篇文论——《典论·论文》(掌握)(一)题解(二)《典论·论文》的文论思想1、文艺批评观:文人相轻2、文体论:四科八体3、文气说4、文学的功能(三)影响与不足第三节第一个完整而系统的文论著述——《文赋》(掌握)(一)题解(二)《文赋》是一部文学创作论1、围绕“意称物、文逮意”演示分析创作全过程2、以艺术构思为中心的创作论(三)陆机审美观的一些问题1、文艺批评中的两种不良倾向2、尚巧、贵妍、崇声的审美
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教学大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