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用
叶倾城
从钢琴老师家出来,春夜正好,像件薄薄的黑绢衫子,亲密贴身。有路灯,把夜色稍微推开一段,是掳上去的袖管。
我一路问小年课上了些什么——遗忘与记忆同步,两小时内学到的知识就忘掉70%,为了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必须立刻复习。我听完一堆“八分音符”(其实我也不知道那是什么),叮嘱她:“要好好学钢琴呀。”
她点头:“嗯,我长大了要当钢琴老师。”又说,“我也要好好学英语。要不然我去美国,大家听不懂我讲话怎么办。”——很抱歉,她五岁,已经很自然地有了美国梦。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就这么直接地以儿童体现。历朝历代,都拿童谣当作天谶。
我老怀大慰,又加一句:“围棋也要好好学哦。”我们学围棋也快一年了。
她扭头问我:“为什么?”
这应对出乎我意料,我一愣:“当然了,学就要学好嘛。”
她居然认真起来:“我又不想当围棋老师,去美国要下围棋吗?为什么要学好围棋,围棋?”(以小见大的手法,以陪女儿上完钢琴课的谈话为契机,引出了文章的主题“知识的本质作用“。)
上一次被问类似的问题,是在新东方附近的茶餐厅,熙来攘往,隔邻多有洋人,外文单词单句混在中文的洪流里,像甜点上嵌的杏仁。与我同桌的是个十五岁的女孩子,托福刚考了113。我问:
“听得懂?”她眉睫一拍是微风下的檐雨,笑容里全是自负。
我一时多事,说了句:“其实你英文已经很好了,有时间可以看看古文,背背古诗词什么的。”
女孩诧异地看我,满脸都是那种“这人老糊涂了”的不解:“为什么呀?英语、数理化、游泳,都是工具,将来用得着,古文……”她撇撇嘴,“有什么用”四个字不曾出口,用身体语言体现。(将自己女儿的例子进行拓展,另一个有能力,有修养,成绩优秀的女孩,对待古文竟也是“有什么用“的态度,说明”知识无用“的观点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影响。)
如果她是成年人,我可以理解这是粗俗的挑衅,但女孩一脸的认真,我于是想了又想,说:“说一个你可能知道的诗人吧,纳兰容若——清朝宫斗片对普及中国传统文化,还是有不可磨灭作用的。(纳兰容若被人们熟知,竟也是因为清朝宫斗片,莫不是一个绝妙的讽刺。)他有一句诗:‘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你也许会在无意中听到,因为它的浅显,随意记下来,然后很快的忘掉。你现在初三,马上面临分离,这么要好的、视为姐妹以为是一辈子的好同学好朋友,会渐渐淡掉,总有一天,你会惊骇地发现他们都变了。而他们说:不,是你变了。也许你心里会五味杂陈,感觉孤单,仿佛一刹那被朋友和时间同时抛弃。你有那么多感受,却不知从何说起,向谁,怎么说。你疑心只有你一个人,经历过这一切。这时,你想起这句‘却道故人心易变’。于是,你明白了……文学的意义就在这里,说出你的心声,抚慰你的哀伤。(用一个简单的例子,一句通俗的话解释了文学的意义。没有大道理,却道出了真谛——文学的意义就在于心灵的沟通。)我们脱离人猿已经数百万年,我们所需的,不止是工具。”
女孩应该是听懂了,但,她听进去了吗?
如果技能与谋生无关,如果知识不用来生存,如果它不是通往美丽新世界的桥梁,那么,它有什么用?(以上文那个女孩的心态提问,辐射至整个浮躁的社会,知识、技能从本质上来说到底有什么用?除去功利心,我们学过的东西,到底是为什么?)我尽量用小年能听懂的语言说:“围棋可以锻炼头脑,让你有逻辑能力和推理能力,这是所有学问和智
有什么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