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烽烟再起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天国抗击洋枪队、俄国出兵侵占伊犁和左宗棠收复新疆等基本史实。(2)能够将本节知识按侵略与战争两条线索概述出来。2、过程方法与能力(1)联系第一次鸦片战争,深入理解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和性质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2)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事实,深刻认识殖民侵略的罪恶。(2)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的结果,进一步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3)通过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伟大壮举,启发学生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教学重点:英法俄的侵略活动和左宗棠收复新疆。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性质和如何评价太平天天国运动的性质。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步骤:1、导入由鸦片战争的结果课前导入。教师可提问:“鸦片战争后,哪些等条约?”然后指出,英法美三国在签约十几年之后,不满足于既得利益,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拒绝后,英法两国就寻找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强烈要求扩大国外市场和掠夺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性质是英法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的罪行。火烧圆明园就是最具代表性的罪行之一。引出第一目标题: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2、讲解一、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可指导学生观看、比较教科书中的两幅插图:“圆明园胜景之一----海晏堂”和“被焚烧后的圆明园远瀛观和大水法”,介绍圆明园建筑之精美和被焚烧后的残破景象。也可对圆明园进行简要的介绍。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联军司令部下令:官兵可以抢劫三天。这些侵略者把园内的金银珠宝洗劫一空,不能拿走的就砸坏。10月11日,英国侵略者又组织了一千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的庞大抢劫队,再次抢劫了圆明园。为了毁灭罪证,10月18日,英国骑兵团三千多人开进圆明园,到处纵火。这个被称为“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之一”的圆明园被彻底摧毁了。讲完这一事件后,可组织学生讨论,谈谈对“火烧圆明园”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然后再讲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双方的人口和军队数量来看,中国占绝对优势。但结果却是中国战败求和,主要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略者不仅直接抢劫中等条约,侵犯中国领土和主权。除英法两个直接出兵侵略的国家外,俄美两国也趁火打劫,还先于英法两国签订了中俄、中美《天津条约》。在战争期间和战后不久,俄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是近代侵吞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引出课文第二目:沙俄侵吞我国大片领土。二、沙俄侵吞中国大片领土首先介绍一下中俄两国古代时期的疆界划分情况。沙俄本是一个欧洲国家,原与中国并不接壤。但沙俄长期推行扩张政策。17世纪中期,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1689年,中俄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明确规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
《烽烟再起》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