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课件·PPT.ppt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2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一、导入
与圣哲交流,可以使我们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对社会、对人生有更新的理解和认识,并能尽快地提高自身的学识与修养。
这节课我们来听听韩非子给我们讲故事,感受寓言故事的魅力,体会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
第一则
翻译:


第1则——子圉见孔、太宰抑孔
1、这则故事通过宋太宰没有举荐孔子的事实,揭示了人性的丑恶(这里的人性的丑恶主要指嫉贤妒能、不顾公义),说明决定人们取舍的往往不是是非判断,而是对私利的算计。  2、在共同利益面前,或者在共同威胁面前,人们往往会主动地联合起来,一致对外。作者是从讽刺的角度写这两个人是如何联合打压孔子的。这从两个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来:
子圉只知道孔子比自己强,可是没有料想到孔子比自己强这么多,不知道在第三者眼中自己和孔子比较会差这么多。他“见孔子”只是想讨好和立功,却并不想孔子远远超越自己,威胁到自己的声名和地位。商太宰也是这么想的,经子圉点破之后坚定了不见孔子的决心。 所以说这是人性的悲剧。
3、太宰的话很妙,对孔子来说可能十分切当,对子圉来说则未免有点儿贬损。子圉的反应也很妙。他一方面反击了太宰的贬损,另一方面又使得孔子得不到国君的尊贵(表面上看又似乎全是为太宰考量)。
子圉和太宰都认识到孔子了不起,也都阻止孔子得到国君的赏识和任用。其不顾公义,如此。
第二则
翻译:
,以我有美珠也。
。候因释之。
第2则——子胥脱珠、子胥骗侯、子胥出逃
1、这则故事通过伍子胥凭借着机智,顷刻间使自己摆脱危险处境的经过,揭示了“关键时刻人往往出于生存的渴望而迸发出巨大的智慧力量,从而摆脱困境”的道理。
2、这是不是耍赖和讹诈呢?是不是伍子胥的为人有问题呢? 韩非讲求实效,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经验。他认为经验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但如果固守经验,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所以不论是经验主义者,还是教条主义者,他都给予了入木三分的批判与嘲弄。同时对那种能随机应变灵活处理各种事务的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子胥的机智,守关者的愚蠢,在韩非眼中好恶是泾渭分明。子胥被守关者捕获,一般人只能承认自己命途多舛,乖乖伏法,而子胥能临危不乱,编造一个谎言竟骗过了愚钝的守关者,守关者竟相信子胥的话,害怕被开堂剖腹取珠就乖乖放走他。这故事既有荒诞的地方,也有合乎情理的地方。荒诞之处在于用现在人的眼光去审美,因为诚信只是书写在纸上的符号而已,可见在守关者的心中,诚信是最高的信仰。这在世人眼中,守关者只配做一个俗人,一个愚不可及的人,一个偏听偏信的人。殊不知,诚实和狡诈永远是一对矛盾体。韩非在赞赏子胥的急中生智的同时,也在告诉人们忠厚是无用的别名。
“对敌人的仁慈意味着对自己的残忍。”伍子胥如果一味“温良恭俭让”,诚实地交代身份,后果会怎样?况且,正义和公理在他这一边。
第三则
翻译:

,奚不之晋?
,虽远越,其可以安乎?
第3则——庆封走越、族人远见
1、这则故事通过庆封走越时族人的劝说,表现了庆封的族人见识高远,他们看到庆封命运的症结在于作乱的心理。
2、人们都具有远祸全身的意识,只不过如果一个人罪大恶极,逃到哪里都没用。只有洗心革面才是根本之道,一味地逃避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因为仅从“行”上考虑“避难”是治标,从“心”上改弦易辙才是“治本”。
第四则
翻译: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课件·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doc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