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材的看法
安乐学校刘嫦娟
从2003年8月下旬开始的新课程培训到现在,初中数学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们已经经历了七年,再这七年中我一直担任初中数学的教学任务,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课改四年来,我对新老教材的一些看法。
在这七年中我一共经历了华师大版、北师大版、人教版、新人教版等几个版本的教材的学习。原人教版的老教材,是按照传统的代数、几何两个领域“分科编排、齐头并进”,分别给出各领域的章节教学目标(其中:代数共有13个单元,分别是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分式,数的开方,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函数及其图像,统计初步;几何共有7个单元,分别是线段、角,相交、平行,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解直角三角形,圆)。
而新版教材为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性,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一至三年级)、第二学段(四至六年级)、第三学段(七至九年级)。在内容的编排上采用“混科编排、单科独进”的编排方式,即:每学段都相应地安排“数与式”、“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四大学习版块。其中还有“课题学习”、“读一读”和“回顾与反思”等
新教材的编写特点。
1、每章开始时,设置导图与导入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每章结尾都有小结,与原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在每一章的结尾安排有小结与复习很类似。
2、结合教学,适当设置如回忆、思考、探索、概括、做一做、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等,以及信息收集、调查研究等活动栏目,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
3、结合教材各块内容,穿插安排有关的阅读材料,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实际生活、数学趣题、知识背景、信息技术、数学算法等,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应用意识。
4、按照不同要求,编制不同水平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工作近十五年,经手使用的教材换了又换,应该说,总的方向是好的,朝着知识性、实用性发展,但无论哪个版本,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灵活运用、正确处理,以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好。如何用好教材呢?我有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以学生为中心,大胆地改变教材体系
教材用多了,在教学中就能感觉到其安排的好坏、及其科学性。大部分老师教学中基本上是照本宣科,没有考虑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效果可想而知。我教学中的第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备好课,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备教材。每学期开学初我会对本学期教材进行一次通览,并了解各部分在小学阶段的地位与作用及与初中中阶段的连续性, 从宏观上把握其安排的目的与意义,然后按单元制订教学计划,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与规律的基础上大胆的变动教材,备好每一节课。
在使用原华东版教材时,《勾股定理》安排在八年级第一学期第十二章,但这一内容的教学必须大量用到数的开方,而《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却安排在八年级第二学期第十三章,一线的教师都有体会,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多麻烦。我在实际教学中把这俩部分内容调整了顺序,消除了因教材安排的不科学性给学生学习造成的阻力。现在使用的北师大版八年级(上)P30例题5安排的位置也很不合适,这个例
对教材的看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