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
周静冬
上海市中医医院儿科
[概述]
一、定义以口腔、舌上满布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因其状如鹅口,故称鹅口疮。因其色白如雪片,又名雪口。西医也称鹅口疮。
二、特点多见于初生儿,以己久病体虚婴幼儿,或长期应用抗生素及激素患儿。南方多于北方。
[病机]
孕母积热,胎热遗患
饮食炙煿,脾胃蕴热
口腔不洁,秽毒内侵
禀赋不足,素体阴虚
大病热病,灼伤阴津
久病久泻,伤阴耗液
肾阴亏虚,虚火上炎
心脾积热,邪热循经上炎
熏灼口舌
鹅口疮
病位:主要在心脾,病久及肾。
现代医学认识: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
(1)多见于新生儿,久病体弱,或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及激素的患者。
(2)表现:
部位:轻者口疮粘膜表面覆盖白色如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可逐渐融合成大片。重者全部口腔均被白色覆盖,并可向咽喉处蔓延,甚至到食管、气管、肺等。
特点:不宜擦去,强行剥离后局部粘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不痛、不流涎。轻者无全身症状,不影响吃奶,重者可有低热、拒食。
(3)检查:取白膜少许放玻片上加10%碳酸氢钠一滴,在显微镜下可见到真菌的菌丝和孢子。
[诊断]
(1)白喉:假膜起于扁桃体,不宜拭去,全身症状重(发热、喉痛、疲乏等)。
(2)残留乳快:易于拭去。
1、治疗原则:总属邪火上炎,治当清火。
实证清泄心脾积热,虚证滋肾养阴降火。
[治疗]
1 心脾积热
2 虚火上浮
主症:口腔满布白屑,周围掀红较甚
口腔内散在白屑绵绵不休,,周围红晕不著
面赤,唇红,口干,发热、烦躁,大便干,小便黄
手足心热,颧红,
舌质红,苔薄白,脉滑或指纹紫。
舌红,少苔,脉细或指纹紫。
治法:清心泻脾
滋阴降火
方药:清热泻脾散
知柏地黄丸加减。
3。分证论治
鹅口疮-课件·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