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区白泉高级中学新课改方案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全面辅开,本轮课改的最大特点是需要开发和开设大量的选修类课程。针对这一特点,我校认真学习和领会课改精神,酝酿适合我校实际的多样化课程发展规划。一、我校选修课程建设目的和意义:总体看来推进课程改革目的是改变普通高中“千校一面”的局面,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从我校实际出发学生文化成绩层次多,学生成长地域、环境多样,学生兴趣特长广泛,因此推进课程改革,发挥学校的特长和特点开好不同选修课,从而逐步形成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实现学校办学的多样化发展对学生的成长意义巨大。二、我校选修课程建设的准备和课程总体设置内容:(一)课程开发立足本校,、实验室都整理出来,配备数字实验室1间、劳技实验室1间、画室2间、音乐室1间、信息技术教室2间、多功能教室1间,及能容纳50名学生的教室9间和其他实验室6间。、IB模块选修课程、美术课借鉴提高。高一校本课程采用走班形式的选修课程开设、学生社团活动等为本轮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对开设比较成熟的校本课程鼓励教师编写校本教材。为今后更多的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和教材编写提供范例。,开设涉农选修课。,我校学生有一半左右学生考入专科院校,开设学生兴趣的技能课有利于学生生涯的规划,为学生成长服务。(二)课程设置学校充分挖掘已有的课程资源,对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作进一步的整合,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选修课程建设由学科专业类、技术技能类、兴趣特长类和社会实践类等四类选修课程组成。知识拓展类:主要从高中学科知识选修内容和开发各门学科的前沿知识为主要内容,针对学生特点侧重人文学科的知识选修。重在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发挥学生学科特长,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人文素养。职业技能类:积极联系金鹰技校和舟山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适合我校学生的技能课程,重在挖掘乡镇特色,开设大棚种植等涉农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激发创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操作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兴趣特称类:通过对体育、艺术以及其他兴趣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社会实践类:主要通过各种社团活动、蓝色行动等研究性课程,引导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升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三、选修课程的开发与管理(一)选修课程的开发学科专业类选修课程中选修一般课程主要从教育部已开发的38个选修模块(IB选修课程)中选用,选修二课程由高校、职业学校、社会机构参与开发和学校自主开发相结合。技术技能类选修课程主要以高校、职业学校、社会机构开发为主,学校自主开发为辅。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以校本开发为主,社会课程资源及二次开发为辅。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以校本开发为主,积极联系社会共建课程基地,拓展课程活动空间。(二)选修课程的管理选修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课时安排及实施建设,是以《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实施指导意见》为依据,结合学校实际确定,实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三级管理体制,以学校管理为主,由学校规划、组织、管理和调控,使课程设置合理,课程实施到位,课程评价落实,以及课程资源配置优化。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对选修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和考核。四、选修课程的实施(一)领导组织机构学校成立《白泉高中选修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白泉高中选修课程建设学术指导委员会》,《白泉高中选修课程管理部》等组织机构。:叶史青副组长:主管教学副校长成员:教务处主任、教科室主任、政教处主任、年级段长、教研组长职责:把握学校课程的发展方向,统筹决策协调与学校课程相关的各项工作。评审和认定新开发的学校课程,组织并保障学校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其他成员由学校各处室负责人、各学科教研组长、学术中心成员组成。主要职责是讨论、评定学校课程、对现有课程进行全面评价并反馈教师,组织教师参加相关进修培训,指导并提供帮助,对已经开发的课程进行研究并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教科室主任负责,其他成员由各处室一名成员、各班主任组成。主要负责选修课程的组织实施,选课指导、学分认定、课程评价等工作。,主要由政教处、团委负责,其他成员为心理学教师、团委委员和班主任组成。主要负责指导学生从自身特点出发合理选择选修课程、规划学生自我生涯,为学生发展提供帮助。选修课程的设置我校将在2012级高一学生开始全面实施新的选修课程,总体原则为先开设课程、实施课程,然后
定海区白泉高级中学新课改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