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组织绩效指标多维集成开发模型的构建研究
陈琦①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州,510275)
摘要:政府绩效评估是指对政府组织运行过程以及运行结果表现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是政府管理的重要
组成部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是绩效评估的核心问题,其构建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估的有效性、准确
性和评估本身的价值取向。本文在分析现有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研究弊端的基础上,借鉴逻
辑框架模型、“3E”原则、利益相关者理论、平衡记分卡理论、作业活动理论,设计出一套反映诸种影响
因素、并能容纳不同维度要求的政府组织绩效评估指标多维集成开发模型,为根据不同情景设计与之相应
的高效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指标设计;多维集成开发模型;构建研究
1 问题提出
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里昂惕夫认为:“对某种现象所做的任何有目的的统计调查都需
要一种专门的概念框架,即一种理论,以使调查者能够从无数事实中选择那些预计可以符合
某种模式,并因而容易系统化的事实。”同样,作为调查和测量地方政府管理绩效水平的评
估活动,也必须构建一种专门的概念框架,即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卓越,2004)。地方
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是由包括评估主体、评估指标、评估标准、评估方法模型、评估信息系统
等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是从属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子要素,通常是以一个复杂、
多维的结构构成的一个体系(卓越,2004)。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是绩效评估的核心问题,指
标的设置决定了政府工作的主要内容,对政府的工作起着测量、监督、引导等作用。因此,
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过程中,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作为政府绩效评估的核心环节,其构建的
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估的有效性、准确性和评估本身的价值取向。现有的研究多倾向于从
政府职能定位出发,力图开发出一套系统全面、操作性强、具普适性的指标体系。而实际上,
不同地方面临的具体环境不同,有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特色,有不同的政府绩效投入基础,
有不同的职能重点,治理过程和管理工作各有侧重,因此,那种试图构建普适性的评估指标
体系的做法,笔者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的实践活动和文献资料进行回
顾,分析其现存缺陷。进而以多种相关理论为基础,试图设计一个能综合反映地方政府绩效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中诸种影响因素的关系、并能容纳不同维度要求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多维
①作者简介: 陈琦(1982—),女,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 2005 级硕士研究生。
1
集成开发模型,使得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模块化、技术化,从而提高指标体系构
建的效率和质量。
2 研究综述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政府绩效评估及其指标体系的研究是伴随着绩效评估实践的发展而兴起的。早
在 1943 年,学者里德雷(Ridley)和西蒙(Simon)已开始政府绩效测量研究。在 20 世
纪 50 年代,政府绩效测量与绩效预算制度进行结合。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典等国政府绩效审计的飞速发展,使得地
方政府业绩评估的核心指标越来越强调“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效能”
(effectiveness)的“3Es”指标体系(周志忍,1995)。在美国国会通过的《政府绩效与
结果法案》的指导下,建立了一系列衡量政府部门和个人工作成绩的指标体系。其中,美国
政府责任委员会提出了一个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也不同程度地反映了“3Es”标准。
20 世纪 90 年代,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组织战略
和绩效管理工具,开始在美国 Charlotte、加拿大 Ontario 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地方政府逐
步得到应用,并在指标的设计和应用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吴建南,2003)。
1991 年,美国凤凰城的实证管理者开始借助市民活动中心群体阐明在结果指标完善上
的方向。市民的参与影响着部门选择的标准。中心活动群体帮助厘清了管理者在服务提供上
公众需要的设想同公众实际期望之间的不一致。而且,凤凰城的市民可以直接为部门提供反
馈(周凯,2006)。
近年来,大到美国的《政府绩效与结果法》(GPRA)以及绩效预算,小到私营部门的全
面质量管理,逻辑模型(Logic Model)开始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从目前的情况看,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估方面逐渐形成了一套较
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一些地方政府在构建指标体系时,比较尊重民意
政府组织绩效指标多维集成开发模型的构建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