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 一、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引领家长和孩子成长 中国的教育问题总是倍受瞩目。年年两会,年年谈教育。今年两会,素质教育成为了几大教育热点之一。而对基础教育的关注焦点聚集在素质教育上。什么是素质教育呢?我个人的诠释是,素质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同时也包括思想、道德、伦理、情感、审美及公民的责任感等各种修养,它其实是整个公民素质的体现。同时它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个人的潜能和创新思维能被充分激发,个人的价值才能充分实现。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素质教育的推进是艰巨的。有的学校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智育也不是全面科学的智育,往往以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实践能力为代价。” 有谁能想到,孩子们的睡觉问题竟然也被提高到了“两会”立法的高度,足见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而很多一流大学校长,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代表对基础教育问题格外关心。“把阳光和快乐还给我们的孩子们”这一倡导提得十分响亮。素质教育的推进者除了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校长、教师,在座的每一位家长都是素质教育的推进者。我们的家长要树立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家庭教育观念,不断地调整家庭教育的策略,顺应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怎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我们学校以“堂堂正正地做人,勤勤恳恳地做事”为校训,以“活管理、活教学、活学习”来培养学生。我们培养的学生是“思想活跃、个性活泼、手脑灵活、充满活力”的人。2002年,我们学校“雅教育”提出了学校高雅,“小学校,大雅堂”学生文雅,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我们学校一直以来倡导的素质教育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和高度赞赏。(毕业的学生受到欢迎)所以,我们面对一年级的新生,我们应该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孩子。 1. 培养习惯良好的孩子 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两者具体内容不同,表现形式不同,但是表现出来的问题是相同的。。最时尚的是关注什么双语教育、艺术教育这些所谓的特长教育和英才教育,恨不得让孩子们一夜成才。“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小学是良好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切勿错过。 2. 培养理智讲理的孩子 小学生活是一种集体生活,较幼儿园有更多的归范要求和更多自主的管理和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孩子在集体中一定要有规则意识。也是对孩子自制力的培养。 (1)定好规矩,但是首先把规矩的道理讲清楚,不是盲目地服从; (2)在规矩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 (3)违背了规矩孩子将受到惩罚; (4)规矩越少越好,才能做到启发的作用。 3. 培养热爱学习的孩子 境界一:熟能生巧,境界二:举一反三,境界三:无师自通,境界四、融会贯通。一年级的孩子主要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习的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4. 培养自主独立的孩子 新生逐渐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分享快乐,能有一颗感恩的心。 二、解读孩子的心灵密码,分担烦恼分享快乐 一年级孩子的困惑往往不能准确地表达,只能说一些“不好玩”、“不喜欢”,但是我们很容易从他们的情绪变化、在家学习情况,甚至小书包里发现很多孩子的秘密。但是,孩子更多的是在无意识地成长着,把自己成长的困惑交给了我们家长。我们家长就要解读孩子的这些烦恼,并有一些具体可行有效的对策,引导孩子,帮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良好的习惯、培养理智讲理,热爱学习,自主独立,快乐而感性的孩子。十大困惑—— 困惑:1、孩子刚上学,有很多新鲜事要爸爸妈妈交流,可是爸爸妈妈的工作太忙,总是加班? 对策:1、请家长克服困难,能挤出时间来关注孩子入学第一个月的情绪 进入小学的头一个月很重要,是学生最不适应的一个月,也是最不稳定的一个月,一些习惯的培养,最佳时期就在这一个月。也是最容易形成差异的一个阶段。这时的孩子需要关心、需要鼓励(激励)、需要理解、需要帮助,更需要规范,而这些需求和渴望,孩子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反映出来,等待家长去解读,作为家长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情绪、兴趣、身体的变化,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通过倾听来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从而有的放矢进行引导。这时的引导对他们的一生有极大的影响。如果这时我们家长应该珍惜这一个机会。 困惑2:家长怎么知道孩子的学习习惯好不好呢? 对策1:看一看学习用具和课本是否齐全、整洁? 对策2:练一练整理书包 困惑3:孩子回家说今天没学什么?(听课习惯) 对策1:不要质问孩子上课在干什么?孩子不具有很强的概括能力,
一年级学生家长须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