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
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
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以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
的一种外治法。它能治疗针刺效果较差的某些病症,或结合针法应用,更能提高疗效,所以
是针灸疗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故《医学入门》说: “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
之。”
一、灸法的作用
1
二、灸用材料
施灸材料主要是艾叶制成的艾绒。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从新》说: “艾叶苦辛,生
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
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
逆等作用。艾叶经过加工,制成细软的艾绒,更有它的优点:第一,便于搓捏成大小不同的
艾炷,易于燃烧,气味芳香;第二,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窜透皮肤,直达深部。又由于艾产
于各地,价格低廉,所以几千年来一直为针灸临床所采用。
三、灸法的分类
灸法的种类很多,常用灸法如下:
1、艾灸:
1)直接灸:无瘢痕灸,瘢痕灸
2)间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
2、艾卷灸:
1)悬灸:温和灸,雀琢灸,回旋灸
2)实按灸:太乙神针,雷火神针
3)温针灸
4)温灸器灸
3、其他灸法:
1)灯火灸
2)天灸:蒜泥灸,细辛灸,天南星灸等。
四、灸法的操作方法
(一)艾炷灸
艾炷灸施灸时所燃烧的锥形艾团,称为艾炷。临床上根据不同的灸法,使用大小不同的
艾炷。艾炷的制作一般用手捻。将纯净的艾绒放在乎板上,用拇、食、中三指边捏边旋转,
把艾绒捏紧成规格大小不同的圆锥形艾炷,小者如麦粒大,中者如半截枣核大,大者如半截
橄榄大。每燃烧尽一个艾炷,称为一壮。施灸时,即以艾炷的大小和壮数多少来掌
握刺激量的轻重。艾炷灸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类。
、着肤灸,即将艾炷直接置放在皮肤上施灸的一种方法。根据灸后对皮肤刺激的程度不同,又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两种。
(1)瘢痕灸又称化脓灸,即用黄豆大或枣核大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局部组织经烫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以改善体质,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起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针灸资生经》中说:“凡着艾得灸疮,所患即瘥,若不发,其病不愈。”说明古代灸法一般要求达到化脓,即所谓“灸疮”,而且把灸疮的发或不发,看成是取得疗效的关键。目前临床上对哮喘、慢性胃肠病、体质虚弱、发育障碍等证多采用本法。其*作方法是:
①选择体位及点穴:因灸治要将艾炷安放在穴位表面,并且施
治时间较长,所以选取的体位要求平正、舒适。待体位选好后正确点穴,可用棉签蘸龙胆紫
或用墨笔在穴位上划点标记。《千金要方》说:“凡点灸法,皆须平直,四肢无使倾倒,灸时
孔穴不正,无益于事,徒破皮肉耳。若坐点则坐灸之,卧点而卧灸之……”说明古人对于灸疗时的体位和点穴是十分重视的。
②艾炷的安放和施灸:艾炷安放时先在穴位上涂少量蒜液或凡士林,以增加粘附性和刺
激作用。放好后,用线香点燃艾炷,烧近皮肤时患者有灼痛感,可用手在穴位四周拍打以减
轻痛感。灸完1壮后,除去灰烬,方可换炷,每换1壮,即可涂凡士
灸法诊疗操作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