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王自成(河南省许昌市襄城高中)时间:2007年10月12日下午5:10—5:50地点:河南省郑州市商城饭店三楼会议厅学生:郑州市回民中学高一(4)班学生观摩:河南省1000多名高中语文教师师:同学们,朗朗乾坤,谁能挣脱名缰利索的羁绊?滚滚红尘,谁又能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但在中国文学史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有官不做,乐居田园,用自己的心灵书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绝唱,他就是中国著名的隐逸诗人之宗,谁?生:(齐)陶渊明!(台下笑声)师: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吟诵他用心灵写成的绝唱——《归去来兮辞》,感受他独特的人生情怀!(师板书: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师:大家看题目是什么意思?生:(七嘴八舌)就是归去的意思。辞是一种文体,来、兮是语气助词。师:对,辞是一种诗体,富有抒情和浪漫气息。“兮”是辞这种文体的独特助词。师:(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下面请大家齐读学习目标。生:(齐读)1、理清文章思路。2、体会文章意境。3、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师:现在请大家跟随老师的诵读,回到1600年前的东晋时代,走进陶渊明的心灵世界。(古筝曲《归去来》响起,教师全文范背,声情并茂,全场师生静心倾听,都沉浸在老师忘情诵读营造的陶渊明“归去”的境界之中。诵读结束,全场师生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师:同学们,文章美吗?生:(异口同声、大声的)美!师:想不想纵情的诵读一次?生:(七嘴八舌)想!想!(台下笑声)师:(问一生)你想吗?生1:想!师:(问一生)你想吗?生2:想!师:(问一生)你呢?生3:想!师:好!现在同学们就自由的诵读吧!(老师率真的语言引起了台下会意的笑声!)(学生纵情自由诵读全文,教师巡回指导诵读)师:通过诵读,大家感受到陶渊明归去之后的生活美,(指多媒体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思考几个问题:陶渊明为什么归去?归去之后过着怎样的生活?又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思考?请大家划出表现陶渊明归去原因的句子,表现他归去后生活情趣的句子,表现归去后人生思考的句子。(学生默读思考)师:陶渊明为什么归去?请从第一段找出答案。(板书:归去)生4:首先是因为“田园将芜”,然后是因为“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些都是他要归去的原因。师:结合具体句子回答原因,方法很好。师:第一段中哪几个字最能揭示他归去的原因?生5:“心为形役”!师:为什么?生5:因为他不想因为做官而劳累!自己还是想过田园生活的!师:因为做官对他来说是什么?生5:一种身心的劳累!师:“心为形役”,很准确!师:同学们知道他辞官归隐的直接原因吗?生:(七嘴八舌)好像是因为“不为五斗米折腰……”师:谁能具体讲讲这个故事?生6:他在彭泽当县令的时候,上级来检查工作,手下人说应该“束带见之”,要穿戴庄重去见上级。他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不愿为填饱肚子丧失人格,就辞官归去。师:这位同学课外知识丰富,真好!(学生掌声)师:第一段写的是他——辞官归去的原因,咱们写做“归去之因”!(板书:之因)师:他归去后的生活怎样呢?从第二、三段来看。一个字,怎么说?生7:爽!(笑声)师:“爽”是口语,书面语怎么说?生8:闲!师:闲逸的情致!如果说第一段写的是归去之因,那么第二段和第三段写的就是——生:(纷纷的)归去之情。师:第二段写的是在哪里的归去之情?生9:回去之时!师:只是写归途上的吗?生9:还有回家后的情!师:第三段呢?生10
归去来兮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