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问题的探讨-会计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问题的探讨 郑娟摘要:随着我国财政对公共事业投入的不断加大和政府从竞争领域的逐步退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必然会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内得以较快扩大。因此,如何有效分配、使用和管理好事业单位巨额国有资产、提高其管理绩效,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和事业单位面前的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关键词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我国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资产管理评价体系,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着积极性和主动性弱、管理意识淡薄等缺陷,极大阻碍了管理绩效的提高。因此,探索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对于推动事业单位和财政管理改革,提高事业单位显得十分必要。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概述首先,资产存量家底不清。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积累起了规模庞大的事业单位资产存量。但是很多的事业单位资产存量却存在着家底不清的问题,造成了大量本该接受监督的国有资产游离于监督之外。此外,由于历史原因,还有许多本该归于,从而造成这部分国有资产长期被个别行政事业单位甚至个人占有,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造成障碍。目前事业单位以“收付实现制”为依据的财会制度,对于房屋、土地等资产的升值部分价值不能及时体现。其次,资产存量结构不合理。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存量存在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生活类资产(三公消费)比例较高,而真正用在事业单位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总产存量规模所占比例却很小。再次,资产分配严重不公平。在事业单位的现象。这主要表现为不同单位间在公车配置数量、档次、办公楼建设以及单位宿舍档次等方面。最后,资产运行的效率低下。一方面,由于预算审批部门对预算审批不严格,所以造成了许多强势部门获得了大量的预算审批资金,形成大量闲置资产。而国家又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剩余资产调节机制,这些部门并不愿意把自己的剩余资产和其它单位共享,导致了整个事业单位的资产运作效率极端低下。二、改进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措施———建立绩效评价体系(一)必要性首先,有利于责任意识的强化。把绩效评价体系引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有利于通过外部力量的约束和激励,引导事业单位增强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以及提高资产管理绩效的观念。其次,有利于提高资产管理效率。通过评价研究和探索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律和方法,发现其缺陷,从而为资产的公平配置、结构的优化、提供依据,从而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再次,深化财政改革的必然选择。我国的财政改革是由过去的政府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通过建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引导国有资产和资源的合理流动,促进财政资金发挥最大社会效益,推动公共财政改革目标的实现。(二)体系构建首先,参与主体。科学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应该是一个由多主体参与的多层次评价体系。是一个集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事业单位、社会公众以及独立第三方为一体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在体系构建过程中,要注意各参与主体间责任的明确,保障他们能够在体系内实现相互补充,相互监督,使得评价功能能够充分发挥。其次,评价类别的设定。在评价类别的设定上
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问题的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