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桃花扇》与《长生殿》里的故国哀思-论文.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典文学
《桃花扇》与《长生殿》里的故国哀思
冉建凯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摘要:“纵使元人多院本,勾栏争唱孔洪词。”《桃花扇》和《长生殿》是清代戏曲史上两颗最耀眼的明珠。两部
作品都盛行于都盛行于清代康熙时期。《桃花扇》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叹”,《长生殿》是“借钗合情缘,写兴亡
之感。同一个历史时期, 出现了两部借古而喻今的不朽巨著,这不仅是历史的巧合,更是历史的必然。本文试图通过
文人自身的文学创作,解读朝代更替之际,文人内心矛盾而又真实的故国哀思。
关键词:《长生殿》;《桃花扇》;文人群体;故国哀思

、作品简介己的理想,现实中“半世飘零、半世落魄”的惨境,洪异
《长生殿》和《桃花扇》是清代戏曲史上不可逾越的无可奈何,但是借助于作品,作者也在虚无间实现了自己
两座高峰。是清初文人创作群痛定思痛、反思历史文化思的人生追求。仔细想,这不也正是清初很多文人“求之无
潮的集中反映。道”后的选择吗,对于故国的怀念,对于人生的理想,只
《长生殿》以唐朝安史之乱为背景,描写了唐明皇和能诉之于一腔哀思。
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借“钗合情缘”写兴亡之感,反映了三、亡国之思,故国之叹
当时深刻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桃花扇》则以复社文清初,统治阶层对于文化稍显宽松的政策,使很多作
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借“离合品在表达对于“故国的哀叹”方面颇为大胆。比如《桃花
之情”写兴亡之叹,反映了明末腐朽、动荡的社会现实和扇》中第二十四出《骂筵》,这是剧中的高潮,孔尚任借
统治阶层内部尖锐的矛盾。在明清文人传奇的三大时代主李香君之口将阮大铖骂的体无完肤。充分体现了李香君嫉
题中,首次将政治批判、人性探索和历史反思三者结合在恶如仇的可贵品质和疾风劲草的高尚节操。
一起,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集大成之作⋯。玉交枝: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义子
两部作品都很好的把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融合起来, 重新用,绝不了魏家种。冰肌雪肠原自同,铁心石腹何愁
在展现人物悲剧的同时,贯穿了对整个社会风貌的描写, 冻。吐不尽鹃血满胸, 吐不尽鹃血满胸。
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哀思。再如,《长生殿》【骂贼】一出:
二、作者情怀与作品内涵“唉,安禄山,你本是失机边将,罪应斩首。幸蒙圣
清初,满人初定中原,政治根基尚不稳固,清朝统恩不杀,拜将封王。你不思报效朝廷,反敢称兵作乱,秽
治者为了笼络汉人,巩固政权,表现在政治上,则是提出污神京,逼迁圣驾。这罪恶贯盈,指日天兵到来诛戮”
“满汉一家”的怀柔政策:表现在文化上,则是对文化和这难道仅仅只是李香君和雷海青的控诉, 当然不是,
文字钳制比较松懈,“初不兴文字狱”。所以,这一时期的这是万千有骨气的文人士子、贫民大众对于清王朝的控
文人,对于个人感情的反映还是比较大胆、比较直白的。诉,对于统治阶层的痛斥。
尤其是以《桃花扇》、《长生殿》为代表的一些对历史反思身为孔门六十四世孙的孔尚任, 目睹了明清改朝换代
的作品,或写实、或借虚,实境与幻境中作者那种悲愤沉的血雨腥风。他虽然被清廷统治者笼络,却显然是受到了
痛而又激昂的宣泄,甚至有一些情感足以称之为“豪迈”。曾经亲历其事、心有悲痛的遗老们的影响,深为明王朝的
《桃花扇小引》中说:“桃花扇一剧, 皆南朝

《桃花扇》与《长生殿》里的故国哀思-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