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苏轼词的主导风格.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二、苏词内容的复杂性苏轼的一生升沉不定,备历险难。他有经世济民的抱负,有独立的政治见解,他耿直敢言,黑白分明,内外如一。而生活于派系倾轧严重,朝政反复无常的北宋后期的他,仍要激流勇进,卓然自立,不可避免会受到他人的排挤。同时,他也遭受了非常多的毁谤和打击,但他始终保持对人生和美好事物的追求。他重视文章的社会功能,强调“有意于济世之用”,反对空虚无实的形式主义之风,提倡“有意而言,有为而作”的写实文风。苏词的内容把他的政治生涯,人生遭遇揉合在一起,含有广阔的生活内容,丰富的知识,因此形象、鲜明、生动。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这是一首悼词,作者用平易质朴的语言写出对亡妻的哀思,并揉入自己仕途坎坷的身世之感,感情极为深挚。词人在悼念亡妻的时候,触发起自己对十年中艰难的人生经历,宦海风波的一番回顾。同时,苏词的部分作品还深入探索了人生哲理。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咏月而兼怀人,抒写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出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执著态度和豁达胸怀。上阙写对月饮酒,以问月发端,由现实进入幻想,又由天上回到人间,展现了作者内心世界与人生的矛盾和自我解脱的感情变化过程。它主要抒发了作者“身在江海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庄子·让王》)的政治感慨,“天上宫阙”象征朝廷,作者关心朝中的情况,想要回到朝中做官,但又深感党争倾轧激烈而难以容身,觉得还是地方官好,给人一种进退两难的悲伤之感。下阙写对月怀人,作者与苏辙手足之情甚好,由圆月联想到亲人不能团圆,抒发了对兄弟的深切怀念。作者由月到人,由古到今,将物理变化与人事的迁移联系起来,对人生的悲欢离合,作出了具有哲理意味的解释。在为月解脱的同时以理遣情,得到自我慰解,进而发出了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者表现的情感有些压抑,但境界开阔高远,基调是积极乐观的。全词在叙事,抒情与议论的结合描写中,有对现实迫害的愤慨与藐视,有对人生的执着,有对人生哲理的议论,有对弟弟的深切怀念。以反映农村生活、田园风光、乡土人情的苏词则别有一番风味。如苏轼在徐州写的《浣溪沙》描写了村姑、醉叟、络娘、卖瓜人等农村人物,描绘了清新秀美的农村生活场景,为我们提供了几幅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画,而“捋青捣软肌肠,问言豆叶几时黄”,则反映了民间的疾苦。在苏轼的众多作品中,他不但用词写前人惯写的题材,而且用词写政治情怀,报国壮志,民生疾苦,农村生活,朋辈情谊,贬居生涯……这些都扩大了词的创作视野。词在他手中确实做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三、苏词风格的多样性苏词的风格刚柔兼具,多姿多彩。他的词同他的诗文一样,以意为主,任情流泻,故其风格也随着内容特点,情感基调的变化而变化。他的词具有诗的沉郁,诗的豪放,诗的淳朴。正如陈之说的:“读其词而入其境如见其人,江山气象,人物风流,高情逸耿介旷达,而绝异于传统小词的女儿情态;读其词可以感奋激昂以壮击揖中流渡江复国之雄气,也可以宁静澹泊东篱种菊洁身自好。”苏轼革新词风,并非单纯反对婉约,而是要改变婉约风格独主词坛的局面,使词的风格由一元化朝多元化发展,形成婉约,豪放,清丽,韶秀,旷远等风格,形成同秀共荣的局面。《水调歌头》全词由中秋赏月而引起抒发,引起想象,问天,游仙,想宫阙,写玉宇,直到对月之“阴晴圆缺”的探索。体现出苏轼豪放词的特色,笔势豪迈,格调雄健,而别有一种飘逸空灵

苏轼词的主导风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漫山花海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19-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