芃《细说民肄薇《细说民国大文人》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系列丛书之一,讲述的是10位国学大师的真实故事。作者在整理研究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筛选出能反映人物丰满形象的材料,客观地呈现给读者。因而,读完此书,思考无法停止。作者观点的隐匿、立场的超脱,让我们读者自然而然生发更多的独立思考。膈一本厚厚的书,一群独特的人,给人的遐思是极为丰富的。如:大文人鲜明的个性,执著求学的精神,高远的学术境界,坚持不懈的人格操守等,都可以引发我们这些普通人无尽的感怀。因为内容太多,笔力又有限,所以仅从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视角,将书中一些有益教学、又有趣的信息作以下搜集和整理。书中的大文人谈笑之间皆是学问,认真阅读让人收获良多。黄侃解释“四而楼”楼名的意义足见知识的力量。说有位商人给自己开的饭店取名“四而楼”,众人不解其意,问胡适,胡适也不解,而黄侃却能很快做出解释:《三字经》中有“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四而楼”应该是期望财源滚滚之意吧。这段小故事,足以看出黄侃的知识丰富且提取迅捷,一点知识的活用就让他胜人一筹。知识在此显出强大的力量。如果我们曾经对学校教育中知识的重要性有过迷惑的话,那么此例的获得正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心中困惑。因而,读到这样的片段,十分愉悦。芃赵元任的《施氏食狮史》趣味无穷。曾经收到过一条短信,内容就是《施氏食狮史》,同一个音节的不同汉字组成了一篇短文,感觉特别有意思,也感叹现在的短信真有水平。芀看了此书,方知有趣的短信原来出自赵元任这样的名家之手。而且,这则短文的意义也绝不仅仅在于有趣,而在于它让原本叫嚣着要走汉字拼音化道路的所谓学者不敢吱声了。于是,越想越觉得这《施氏食狮史》无比有意思。荿钱穆的形声字研究独到,挖掘出汉语言文字的精妙。钱穆在夜晚睡觉手臂撞到墙壁时,羇居然会突然悟到带“辟”的字都与旁边有关。例如:“壁”在房屋旁,“臂”在身体两旁,“劈”使物分两旁,“璧”挂身体一旁,等等。我由此想到“譬”字该做何解,照钱氏理论居然也能说通———“譬”就是说话借旁物明义。由此顿觉汉语言文字之精妙,也有了向学生传播的冲动和新的资本。以前常说我们的汉语妙趣无穷,此案例让我感触尤深。莃章太炎说“贫”与“穷”甚异真让人大开眼界。平日里,“贫穷”一词用得极多,极为熟悉,从未想过要将两字分开辨别。听章太炎的一番解释方知,“贫”是指把贝(即钱)分与他人,而己身不至不名一文;而“穷”是指弃家而去、孑然一身、藏于穴内。这么一说,那抽象的文字被章太炎一下子赋予了形象感。看这一段书,我眼前仿佛出现两个清晰的画面:一个是家境清寒却依然在读书的书生:一个是风雪交加穿破衣藏在山洞里的壮汉,他只有一身的力气而已。两者差别真的很大。而我看汉字的眼界也顿时被打开了全新的一
《细说民国大文人》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