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中的科学”的科学观.doc行动中的科学”的科学观摘要:传统的科学哲学包括逻辑经验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历史主义都认为理论有无上的地位,然而新兴的科学实践哲学则以科学实践为本位,对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进行重构。文章着重对科学实践哲学对实践优位所做的论证进行梳理,并进一步给出自己的观点:科学实践应与理论相结合,它们应像双螺旋一样相互纠缠而共同发展变化,以最终促进科学哲学的继续向前发展。关键词:科学实践理论实践重构在科学实践哲学看来,实践是第一位的,实践塑造着人,也塑造着世界,因而被传统科学哲学视为表象的知识,就不仅仅是一种知识表象(例如,文本、思想或者图表等等),而是一种当下和在世的实践性互动模式,即与世界打交道的方式。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只有作为更广泛的社会实践和物质实践的组成部分,才是可以理解的。作为当代科学实践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劳斯更愿意把科学视为活动,他把科学看作是实践领域而不是命题陈述之网,科学首先不是表征和观察世界的方式,而是操作、介入世界的方式,亦是一种作用于世界的方式,而不是观察和描述世界的方式。那么,具体的科学哲学家们是怎么论证实践是第一位的呢?一、 科学实践的地方性科学实践哲学认为,科学知识及其活动一定是地方性的,这表现在所有的科学知识都产生和需要:特定的实验室、特定的研宄方案、特定的地方性共同体、特定的研究技能。所谓科学知识的普遍化不过是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而已;其转移被理解成为走向另一个地方,而所谓去语境化实际上应该是标准化(制定标准,使得各个地方的科学研究遵循某种地方性标,从而使得这种标准下的科学知识成为标准的科学知识)。事实上,我们经常在当前的技术竞争中看到不同国家的技术标准成为世界标准,发展中国家受到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中技术的和政治的双重制约的情况屡见不鲜。二、 实验有自己的生命在科学实践哲学,特别是在新实验主义科学哲学的视野中,实验常常有自己的生命,实验也常常有许多种类的生命。实验不是为明确的理论所导引,而是为值得研宄的事物的暗示以及对如何开展这样的探索的把握所导引。科学实践哲学更重视实验,因为在科学实践哲学中,科学是作用于世界的方式,而不是观察和描述世界的方式,“实验一直担当着知识论的重任”。这样,实验或者观察与理论在品格方面就有了重要的区别。因此,在科学实践哲学中明显地表现出更为重视实验的特征:实验目标、实验设计、实验所采用的手段及仪器和获取的现象,都得到了更高程度的重视。就是说劳斯认为实验不仅仅是理论的附属物,而且还在科学发展中扮演着独立的、重要的角色,实验室场所是科学的经验特征得以建构的地方,并通过实验人员的地方性、实践性技能来实现。实验室产生的知识被拓展到实验室之外,这种拓展并不是对普遍规律的概括,而是通过把处于地方性情境的实践适用到新的地方性情境来实现的。[1]三、对“实验室”的重新解读实验室在科学实践哲学中被赋予了新的认识论地位和意义,是一个认知概念,而不仅是认知的场所而己。诺尔-塞蒂纳甚至认为这个代理过程如下:实验室研宄成为事物被“带回家中”的自然过程;它使自然对象得到“驯化”;使自然条件受到“社会审查”。实验室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提升了“社会秩序”和“认知秩序”。新的科学实践哲学认为:(1)实验室是建构知识的研宄场所与情境。由于知识是地方性的,因此知识作为其实践的维度必定含有实验室特征,对象经过巨大改造之后己经不再是纯粹自然的东西
“行动中的科学”的科学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