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责条例》学习体会:“问责”三个“度”助力从严治党《问责条例》学习体会:“问责”三个“度”助力从严治党曾在讲话中强调:“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铲除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根本上要靠法规制度。为进一步严肃党内纪律,强化从严管党治党,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以下简称《问责条例》),并发出通知,指出党中央紧紧抓住落实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把问责作为从严治党利器。强化问责成为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在抓领导班子、党员干部管理上提出了很多举措,但党员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仍发挥的不够明显。市场经济的发展、糖衣炮弹和利益诱惑的增多,党员干部身处其中难免会受到影响,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不坚决拥护党的领导,不履职尽责,只想揽好事,不想担责任,甚至于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漠视党规党纪,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此次《问责条例》的出台,突出“广、深、效”三个“度”,能让党员干部铭记政治责任和政治纪律,强化担当意识和守矩意识,给权力运行戴上“紧箍咒”,真正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宣传有广度,长鸣问责警钟。党中央印发《问责条例》,释放出“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结合两学一做的有利契机,条例的出台在全党中掀起学习的热潮,让更多的党员干部将自己摆进去,参与学习、认清责任、守住底线、拧紧“发条”、勇于担当。这一有广度的宣传,势必实现警钟长鸣,形成全党上下齐担责,共进步的良好态势。内容有深度,凸显问责决心。2009年,中央曾颁布《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对党政领导干部失职渎职,不勇于担责的行为进行约束。而最近颁布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则更加严谨,更加具有系统性,内容突出问题导向,注重实效,问责主体不再局限于党员领导干部,而是向党组织延伸,牢牢握住了落实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
《问责条例》学习体会:“问责”三个“度”助力从严治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