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课改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论文关键词:情感因素课堂教学积极情感
论文摘要:目前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着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并日趋严重,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是职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热爱学生唤起学生的情感、挖掘情感资源充实学生的情感、创造和谐融洽的氛围培育学生的情感、创设成功机会增强学生的情感等方面阐释课堂教学只有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随着新课改的纵深发展,教学实践承受了诸多变革。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教育理念下,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这三维目标首先应该要解决的是让学生在情感和态度上乐于学习,只有学生在学习中倾注自己的感情,才能找到学习的乐趣,才能让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着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表现得更为突出。由于数学的抽象和枯燥,与其它学科相比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厌学现象尤为严重。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是职业院校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大量研究表明,情感因素在学生特别是学力不足的中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中职院校的学生智商一般并不低,之所以在初中阶段学习落后,进入职校后仍不乐学,主要是非智力因素中的情感因素发展较差或滞后。因此,中职教师更加要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以情优教,形成知情并茂的教学实践,扭转传统教育重知轻情的状况,促进学生情知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笔者认为从情感维度改变目前中职数学教学低效的局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自身素质,影响学生的情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自身素质决定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每个学生都敬佩知识渊博、仪态大方、真诚坦率、体贴学生的教师,所以教师本身必须不断加强个人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树立起自己在课堂和日常生活中的表率作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智慧魅力、形象魅力影响学生。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所教学科,也要掌握其它各科知识,因为各科之间是相通的。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上你的课,才能使你的教育过程充满活力。
二、热爱学生,唤起学生的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旦教师的真情被学生所理解,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就一定能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因素,产生有效的“正迁移”,变为学习的动力。师生情感的交融对师生双方、对整个教学活动,都有积极的优化作用。这种优化作用更多的是一种“期望效应”,它满足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的欲望,乃至对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身心健康的培养等都起到作用。师爱对学生来说,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它满足了学生心灵深处得到理解、赏识、信赖与尊重的需求,唤起了自信,激起了自尊,使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中不断进取。
三、展示数学美,陶冶学生的情感
“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美存在于数学之中,有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数学美不同于艺术美那样外显,它是一种内在的、含蓄的、理性的美,是理论思维与审美意识交融的产物。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和审美能力,学习中很难体会到数学美的真正含义。因此,教学中教师要
探析新课改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