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康熙大帝与“金鸡纳霜”.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康熙大帝与“金鸡纳霜”康熙与疟疾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五月,时在京城宫中的康熙疟疾发作,系间日疟,隔一日发作一次,寒热交错,苦楚万分,冷时如入冰窖,热时似进烤炉。御医们开了多剂药方都不见效。于是,康熙颁旨,谕在广东传教的洪若翰等两位神父星夜返京。这两位神父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来的传教士,他们刚刚收到从法国寄来的整整一斤金鸡纳霜。接到康熙的御旨,洪若翰等两位神父立刻把药带入京师。两人知道康熙得的是疟疾之后,就对康熙说:“这种病没有大碍,它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染的,只要服用我们带来的这种‘金鸡纳霜’就可以治好。”并且禀告康熙说:“在法国,夏季来临的时候,我们都会向人们发放这种药,防止疟疾瘟疫流行。金鸡纳霜又叫‘奎宁’,是用产于南美洲秘鲁的金鸡纳树的树皮研磨而成的。因为是被传教的耶稣会士发现,也叫‘耶稣树皮’,它是疟疾治疗的特效药。”康熙服用后果然很快痊愈了。此后,康熙便视金鸡纳霜为“仙丹灵药”。不久,《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也患上了疟疾,病情十分严重,他托另一位大臣李煦向康熙上奏,希望康熙能够下赐他金鸡纳霜,康熙立即同意,并且担心延迟,还特别赐驿骑星夜赶去送药。疟疾当时叫“寒热症”,俗称“打摆子”。得了此病,实在是对人体“酷疟”的折磨,故称为“疟疾”。明代有一位名叫陈全的文人,以幽默风趣而闻名乡里。他作了一首“疟疾词”,对疟疾的症状描述得十分形象。说是有一次,他患了疟疾,寒热交替,痛楚难忍。于是,他以亲身的感受作了一首《叨叨令》曰:“冷来时冷得冰凌上卧,热来时热得蒸笼里坐;疼时节疼得天灵盖破,颤时节颤得牙关儿搓。只被你害杀人也么哥,只被你闷杀人也么哥,真是寒来暑往人难过。”在疟原虫被发现之前,不论我国还是西方,都以为疟疾是“污浊空气”所引起的。古代我国称它为“瘴气”,外文为“malaria”,这一词汇乃意大利文,由mal(不良的)+aria(空气)所组成,可见,东西方对疟疾病因的误解是“不谋而合”的。直至1880年,法国的拉弗兰在疟疾患者的红细胞中发现了病原体――疟原虫,才打破了“瘴气”之说,解开了千年之谜。金鸡纳霜的发现对于疟疾的治疗,金鸡纳霜是“有功之臣”,它为解除疟疾患者的痛苦和挽救危重患者的生命立下了赫赫战功。说起金鸡纳霜,它的发现和被世人推广应用,还有更传奇的故事:在发现疟原虫之前,世界上有些地区已经有了抗疟药物。在西方,最早的抗疟药要算是印第安人发现的一种树皮。传说有一位印第安人患了疟疾,寒热交作,口干舌燥,在一个小池塘边喝了许多水,水味苦涩。但不久就退烧而痊愈了。他发现许多树浸泡在池塘里,使得水味苦涩。从此,印第安人得知苦水是树皮而来,遂采用树皮来治疗寒热病。于是,在南美印第安人中,就作为“祖传秘方”在族人中秘密传用。当时他们立下族规:此药治病,不得外传,凡违规者,全族共诛之。1638年,时任秘鲁总督的西班牙人辛可(Cinchon)伯爵的夫人安娜・辛可(AnaCinchon)患了严重的间日疟,她的印第安侍女卓玛照料她。出于好心,她在给夫人服用的汤药中加投了树皮粉末。岂料,被辛可伯爵发现,误认为卓玛在汤药中下毒,遂对她严加拷问。但卓玛不能说出真情,因为说出原委就会因泄密罪而被族人杀死。于是,辛可伯爵的手下因卓玛“对伯爵夫人下毒”而准备将她烧死。在千钧一发之际,安娜

康熙大帝与“金鸡纳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fr520520
  • 文件大小33 KB
  • 时间2019-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