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四个认同”促进民族和谐团结
时间飞逝,我们第一批第三期赴鄂学习培养的大学生,来到这美丽的江城武汉已经顺利完成了,第一学期的学习内容。在这里党的温暖时刻深入我心,同时也看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活力景象。这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说道民族团结不得不提到的当然是“四个认同”,下面就“四个认同”我发表下我的新认识:
在新形势下, 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提高对“四个认同”的认识、深入开展“四个认同”教育、深化“四个认同”的践行, 是应对新形势新挑战、开创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新局面的客观需要, 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现实需要。2010年7月9日, 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三部委联合召开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视频会, 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做好民族工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三部委,关于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意见, 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由此可见, 坚持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与增强四个认同的统一, 尤其重要。
一、“四个认同”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应有之义强化“四个认同”力的教育与实践, 是党和国家近些年积极倡导的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民族政策之一。2010年5月17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强调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全面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巩固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 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胡总书记再次强调的“四个认同”, 对于为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和谐发展等创建活动, 指明了方向, 并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四个认同”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具体体现, 是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内容和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当前大力增强我国各民族对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目的就是要大力促进我国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 不断形成实现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幸福安康的强大力量,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社会和谐稳定与发展, 既要靠坚强的政治领导, 靠雄厚的物质基础,靠完备的制度和法治, 同时各民族社会成员心理认同和思想统一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正如胡锦涛总书记2009年8月25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干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的那样:我们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 , 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 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添砖加瓦。由此可见, 加强对“四个认同”的宣传教育与实践, 增强认同力, 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做好民族工作、增强凝聚民族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和发展各族人民
四个认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