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前村建设规划(2010—2030)富拉尔基区规划处二0一0年十月规划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村屯结构及村屯布局已不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保增长的重要措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是省委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是推进城乡一体化、惠及民生最现实最有效的载体,因此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本次规划在时间紧、任务急的前提下,通过大量的调研、分析工作,为富拉尔基区长青乡永前村建设找到一条适合发展的道路,通过中心村建设规划以求得实现对中心村经济、职能、空间结构的调整,改善村屯面貌和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使永前村成为人口规模适度、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内外交通便捷、社会事业配套、环境整洁优美、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型农村。永前村屯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1、“只见新房,不见新村”或“只见新村,不见新貌”。自改革开放以来,绝大部分农民建设了新的住房,住房质量明显改善。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建设及管理,住宅布局零乱、风格各异、环境脏乱差、缺乏公共空间,村屯呈现出“散、混乱”的两种情况,村屯面貌、人居环境恶化。村屯建设没有经过规划设计,住宅单体简陋,新建住宅无序布局、村屯绿化等风貌建设缺乏统一的考虑,村屯的景观形象较差。2、村屯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由于基础设施投入渠道少,农村生活性、公益性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卫生、体育、商业、教育服务设施没有规模化,道路等级低,供电、通信等设施标准低。近年来,富拉尔基区各级政府致力于推动农村“改水、改厕、改厨”等新生活、致力于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但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了农民生活改善、生产的发展。3、村屯布局散乱,浪费土地、增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宅基地占地面积过大,村屯住宅分布凌乱,占地过大,。粗放的用地模式不符合我国节约用地的原则,也使村屯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加大,影响了积聚效益的实现。永前村屯发展的新特点1、由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化肥及农药的使用、耕作技术的改进,新型合作社的成立,农业投入的劳动力大为减少,而且农村耕种将会集中到种粮大户,新情况使居住地距农田的半径可以适当加大。2、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生产对人力与畜力的依赖减轻,中心村将会由农业机械进行耕地、运输,这使原来必不可少的畜力消失。3、由于很多农村人口在外打工,平时家中居住人口少,使得家庭养殖规模缩减,很多家庭饲养的家禽减少,甚至不再饲养,这使原先成为难题的人畜、禽混居的问题有可能得以解决。同时也为规模化饲养提供了有利条件。4、由于经济发展,农村城市化条件基本具备。困扰农村多年的草堆、粪便等难以解决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5、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永前村城市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规划原则1、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既要重视人口集聚,又要重视产业集聚;既要重视资金集聚,又要重视人才集聚;既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又要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既要重视经济发展,又要重视社会进步。2、坚持以非农人口、非农产业、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人口流动、产业带动、政策调动、体制促动、市场牵动、建发互动、城乡联动、远近结合、上下结合、点面结合、宏观微观结合、局部整体结合;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协调发展,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功能互补;节约用地,保护耕地,优化城镇用地结构,合理配置和集约使用城镇空间资源。3、以人为本,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关系,注意保护和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4、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努力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以集中建设、集约发展、集聚人口和产业发展的原则,合理布局中心村体系。指导思想1、城乡一体化的乡村发展思想。针对我国长期以来城乡二元化的发展模式,采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措施;实行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村企互动的操作模式;最终达到城乡发展共生、共荣的目的。2、农民自主、自助的思想。对农民采取“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和措施,贯彻农民决策自主、发展自主的指导思想,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权利,同时克服其自身惰性、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形成真正的新农村建设。3、乡村发展适当集中的思想。利用一切有利的村屯发展动力,适时诱导村屯建设、产业布局、土地利用适当集中,以利于服务设施配套、节约土地资源、方便农民生活。4、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相结合的发展思想。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同时,农村不仅是农民的栖身之地,也是区域城市发展的生态承载。因此,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是农村发展所肩负的一个重要职责。5、保护地区文化的思想。新农村建设不仅是物质建设和经济建设,它还是一场精神文化建设,这种建设在塑造崭新的精神面貌的同时也必须将乡村的地域文化传承下去。6、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富拉尔基区永前 中心村建设规划汇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