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基建并账及思考摘要:事业单位基建并账是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目的是为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配合公共财政制度改革。本文就并账的实务操作作了具体介绍,还提出了并账实务处理中的一些不足及解决方案,同时还引发要加强财务队伍建设的思考。关键词:事业单位;基建并账;实务操作;思考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9)31-0204-020引言随着我国公共财政制度改革的深入,以及对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不仅涉及原会计科目体系及核算方法调整,而且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调整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已迫在眉睫。2019年12月19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行。新制度在许多问题上有了重大突破和创新,其中之一,就是明确规定了将基建数据并入事业财务“大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发生的关于基本建设投资相关核算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在单位事业财务账中反映,遵循的是《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独立提供基建财务报表,因此单位事业财务账不涵盖基建投资的相关内容,与基本建设相关的资产、收入支出及负债都只在基建财务账套中反映,这就形成一个单位两套平行账务核算体系、两种会计报表,但是两种报表都不能单独全面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收入支出及负债情况。造成事业单位会计主体完整的资金运动链被肢解、会计信息不全面、不完整,决策者及其他报表使用者不能全面了解单位资产负债情况等等问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发生的基本建设投资相关业务除按照基建财务核算要求规定要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的同时,将长期“游离”于事业财务“大账”以外的基建账数据纳入事业财务账,即将基建数据并入事业财务账反映。这第一有利于形成能全面、真实、完整地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的会计信息,从而更好地满足财务管理的需要;第二由于全面反映了事业单位整体的收入与支出账目,使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消除内控隐患,使财务管理健康发展;第三,由于全面反映资产负债情况,有利于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并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第四,能更好地为公共财政改革服务。“大账”在具体操作时分以下几步进行:第一步是按新制度要求建立2019年新事业财务“大账”;第二步编制2019年12月31日基建账科目余额表;第三步按新会计制度科目体系调整基建账相关科目余额,并将调整的各科目余额并入新账各科目;第四步将已并入旧事业财务账各科目余额和基建账各科目余额的新事业财务账各会计科目数据作为新事业财务账期初余额生成新事业财务账2019年1月1日会计报表。“在建工程――基建工程”科目的会计科目。新事业财务账在“在建工程”科目下新设了“基建工程”二级明细科目,用来专门反映由基建财务账并入的在建工程成本。基建财务账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支出”、“预付工程款”科目余额就并入该科目借方。同时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现金”(库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基建并账及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