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状况与保护对策.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状况与保护对策
根据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都将是有力的支持。
吉林省应紧紧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切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改善全省人民的文化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精神生活的质量,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国际国内背景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极大地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是人类历史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公约》于2006年4月生效。我国于2004年8月成为第6个加入《公约》的国家。
2006年6月1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在专题调研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时强调,必须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利用管理的关系,加快抢救速度,加大保护力度,切实保护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他还强调,要切实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理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体制,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建立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咨询制度、公众和舆论监督制度,充分发挥有关学术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方面的作用,共同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007年6月温家宝总理在观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时,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精辟阐述: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三句话的理解,第一,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第二,它是民族智慧的象征;第三,它是民族精神的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物质性,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和物质性结合在一起。物质性就是文象,非物质性就是文脉。他还说,文脉就是一个民族的魂脉。今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文脉。
党中央对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而可持续开发利用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做出了战略性部署。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富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十八大报告也指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走上法制化轨道。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就进一步加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目标、方针、原则和措施作出明确指示,并建立了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11年2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极大地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二、吉林省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与古代关内华夏文明中心区生产方式以农业为主不同,吉林省主要为阿尔泰语系诸少数民族的活动区域,朝鲜族、满族、蒙古族等许多少数民族自古即在此繁衍生息,生产方式以渔猎、采集、狩猎为主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状况与保护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ggqyk17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0-2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