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情况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强烈体现党和国家意志的德育课程。肩负着实施这一课程光荣使命的教师,要想上好这门课,就必须认真研究这门课,全面了解这门课教学发展的状况。为此,结合自己的实践、学生的实际情况,谈谈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现状和任务。一、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现状综观这些年来,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可以说,已从星星之火,发展为了燎原之势。对于这如火如荼的改革,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不同的层面或角度来审视和把握:(一)理念层面观念的问题,是改革必然首先涉及到的。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向前推进,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以及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近些年来,广大教师教学改革的实践,反映了出教学理念的新变化。1、教学活动化,关注互动。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一改过去“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设计和安排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如讨论、阅读、游戏、小品、辩论赛、课本剧、角色扮演、特长展示,等等。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相长,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2、教学生活化,关注发展。广大教师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引用源于或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或案例开展教学,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着手,使课堂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直接经验相联系。从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生活中成长,促进学生主动发展。3、教学情境化,关注和谐。一些教师在教学改革的尝试中,经常凭借特定的活动形式,有意义的故事,源于现实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运用知识,活化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体验创造和成功的快乐。这种情境化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有利于构建知、情、意、行统一,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和谐的课堂。4、教学主体化,关注人性。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以关注学生的快乐成长、幸福生活为旨归,注重主体内心的体验、感悟和认同,体现着教师对教材的人性化解读、对课堂的人性化建构、对学生的人性化培养。5、教学综合化,关注社会。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们从社会的需要与发展出发,一方面注意发挥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的引领价值,另一方面又不断地从其它学科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等中吸取素材,作为课程的资源。同时,还注意学科内部的渗透和整合,体现出鲜明的综合化特征,以及思想品德课教学“源于社会,服务社会”的理念。(二)结构层面许多教学研究和改革,涉及到的是课堂教学结构的方方面面。这主要表现在一下一些方面:1、教学模式的改革。上个世纪90年代初(1994年),《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中,收录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46种模式和方法,如启发式教学、逆向教学、导学式教学、问题教学、情境教学、五段式教学、五环节教学、四步教学,等等。这些年,老师们又继续探索,创造了“学教互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网络平台、活动教学、“典型引路”、“案理结合”、“三自两导”、“引导??体验”等等许多新的模式。2、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其实也包括对教学方法的探索。这些年来,老师们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中,比较成功地创造了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直观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教学、范例教学、对话教学,等等。纵观教学方法改革的历程,我感到老师们教学方法的变化,似乎展示了这样一条轨迹:照本宣
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情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