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学案例王海雁一、教材分析《孙权劝学》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以讲诉杰出人物的精神为主题。阅读这些课文,就是要求我们学习他们的精神,这将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孙权劝学》是出自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里面的一篇文章,这是一篇文言文。这篇是精读课文,重在感受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从而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读书的好习惯,明白学习的意义。所以我打算以有感情的朗读作为教学主线,以“整体感知、研读共品、互助释疑、巩固拓展、总结提高”作为基本教学过程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背诵课文。理解人物在说话时的艺术、特色。品味用对话来刻画人物的表达效果。2、能力目标:朗读能力、理解能力、背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收集资料,谈谈劝学的艺术,谈谈学习的意义。三、教学重、难点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四、教学方法1、和谐互助教学模式2、师友自主讨论教学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朗读配乐、PPT课件。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在黑板上书写苏轼的门楣: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让学生大声朗读一遍)师:讲苏轼与一位老者拿着书本让苏轼认字的故事,之后在写上: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让学生大声朗读一遍)师:苏轼门楣的变化反映了他立即会学习,这都是因为老者对他的劝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正是劝学的故事。(板题)(二)检查预习(多媒体展示,抽三组师友回答)温馨提示:师友们看着问题,学友把这些内容说给师傅听,如果学友说错了,师傅立即给学友纠正。(如果师傅有不懂的可以问其他小组或者问老师)1、《孙权劝学》选自《》,是___(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通史,记载了从___到____(朝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2、司马光,字____,_____(朝代)____家、_____家。孙权,字____,三国时期吴国的创建者。鲁肃,字____,三国时吴国谋臣。吕蒙,字____,三国时吴国名将。3、字词正音,卿:(qīnɡ)邪:(yé)涉猎:(shè)(liè)孰:(shú)遂:(suì)更:(gēng)岂:(qǐ)(三)整体感知1、听音频朗读,注意字音、停顿及节奏。抽一组师友朗读,全班朗读。2、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师友交流,用现代汉语再现故事。(抽一组师友展示)3、老师带领学生一起翻译这篇课文4、明确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5、以下词需要强调的内容,多媒体展示:实词:谓 当涂 涉猎 见 就 过虚词:以 岂 但 若 乃 及 即 更 何 遂人称:卿 孤 孰古今异义:博士 往事 语气词:邪 耳 乎成语: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四)研读共品1、师友选读文章中对话描写并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师友交流之后回答:教师明确:(1)“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看出孙权坚决果断、郑重严肃。(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自以为大有所益。”看出孙权循循善诱、。(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看出鲁肃敬才、爱才。(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看出吕蒙坦率、真诚。2、师友共同品读孙权劝学的句子分析他劝学的艺术特色。师友交流之后回答:教师明确(1)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
《孙权劝学》教学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