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共青城印象
为东北亚机械产业城市联合会议事宜,2012年我两赴俄罗斯共青城。
东北亚机械产业城市联合会议由安徽省马鞍山市友城韩国昌原市倡议发起,此区域性会议旨在开启东北亚机械产业城市间的交流、合作和共同发展。2005年9月,第一届市长峰会在昌原市举办,有4国8城市即中国马鞍山、威海、无锡市,韩国昌原、安山市,日本宇部、大垣市,俄罗斯阿穆尔共青城市的市长参会。会议在成员城市间轮流举办,2012年轮到共青城。
它位于黑龙江(俄称阿穆尔河)中游左岸开阔地带,远处山峦簇绕,早先为赫哲、鄂伦春等族渔猎之地,一个半世纪前,清朝被迫割让。80年前,前苏联出于内外战略,召集大批青年建成了这座装备工业城市。
飞到俄国边境城市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后,再乘车6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4月底春寒未消,路边风景单调,白桦树似无尽头,间杂少量雪松灌木。透过树林空隙,可见无边蛮荒,河溪、沼泽、枯草、野火烧痕,不见人烟。过阿穆尔河铁桥,远处的输电塔和楼房逐渐密集起来——共青城到了。
这个俄国远东第三大城市街道宽敞整洁,路边没有花草绿地。居民楼多为五六层,间距开阔,不粉刷,样式与中国境内老住宅楼相差无几,不少楼顶竟铺盖石棉瓦。如果没有那座赭墙碧瓦双尖
“洋葱头”金顶教堂、清一色的俄罗斯面孔、墙面的俄文广告,会以为来到20年前国内一个人少地多的偏僻城市。有轨电车,斑驳车容和金属撞击声,一如俄国风格,简单、粗重、耐用。店少、车旧。乍看,不如我们县城光鲜。
然而,就机械工业而言,共青城可称翘楚。其在新材料、造船、海洋与石油工程、航空、电子、工业设备自动化等方面的研发能力很强;著名的“苏”系战机和军用潜艇都产自该市。交通运输、石油加工、海洋平台、锻铸造、黑色冶金、木材、建材、民用飞机和船舶制造业也在俄占一流地位。它是远东铁路、水运交通枢纽,也是俄矿产开采量最大的城市之一,但它的市区面积只有325平方公里,人口仅26万。
我们作为主管局长会议代表,参观了航空博物馆。它是共青城的“城市名片”,展示了从上世纪20年代老式双翼螺旋桨飞机到最新锐战机(如SU-35、T50隐身机)的图片、模型,以及第一代创业者的生产生活场景。参观了苏霍伊民用飞机公司的超级喷气100(SSJ-100)客机装配车间,该公司产能为每年60架。令人惊叹的是,装配空间利用率极高,两三千平米的厂房里,竟可同时安装七八架中型民航飞机。
我们还参观了美术馆、博物馆。馆中照片与实物,再现了远东的人文地理原貌。百十年前的面孔和装束,分明就是中国东北人的翻版,带点因纽特人特征。鱼叉、鱼皮衣、木屋、树权屋、萨满面具、驯鹿、大烟袋,无不散发高纬度原住民的特有气息。
在美术馆,主人盛情安排了饮茶仪式。源自华夏的茶饮文明,传到以粗甘厚腻为食性的寒冷俄罗斯,仿佛上天所赐。又经数百年消化,在茶具、备茶方式、佐茶糕点、伴茶服装与歌舞等方面加入本族元素,变成了独特的俄式生活习惯。那些鲜艳的俄式传统头饰、长袍、腰带,无疑有蒙古服饰的影子。令备茶
“主妇”满脸自豪、反复介绍的茶炊,不就是我们的火锅吗?
共青城超市商品丰富,不少是进口货,但贴中国商标的货几乎没有。除新鲜果蔬外,价格并不贵,中等“伏特加”一瓶卖百把卢布。当地普通人月收入在2万卢布上下,干不了几年能买一套房。经过震荡,俄罗斯经济已度过困难阶段。其政经变幻
俄国共青城印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