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纲领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作出了深刻阐述和全面部署,提出了坚定制度自信、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强反腐倡廉法律法规建设等一系列新提法、新表述和新要求,特别是在“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一部分,报告更是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意识等法治运行层面,系统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和重大举措。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八大报告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论述,并将十八大精神贯穿到法治江苏建设中去,应注意把握好如下五个方面:
一是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执政能力。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强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从法治意识层面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尊法守法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法治思维能力,必须做到信仰法律,坚定法治自信。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已深入人心,法治是全国人民的最大共识;都应该认识到在社会深刻变革、利益深刻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坚持法治才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动力,才有平安和谐稳定的预期。提高法治思维能力,必须做到办事情、想问题、作决策坚持以法治为主要标准,以法治为主要手段,以法治为基本方式,自觉摒弃人治思维和
“摆平就是水平”的错误观点,提高依法执政能力。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之所以重要,还在于我们法治进程走的是政府推进的路子,使本应受法律约束的权力成为推进法治的力量,这就需要权力更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在法律框架内活动,从而使民众相信法治能主持公道、保障公民权益,进而把对权力的信仰转移到对法律的信仰上来。
二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十八大报告对法治的有关论述,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基本实现有法可依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突出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提出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的16字方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等等。这些论述表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基本实现有法可依的情况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是实现有法必依,加大宪法和法律的执行力度,逐步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体系。这些年来,法治江苏建设的实践也经历着由“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的提升,努力实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阶段性目标,初步形成了党委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企业依法经营、基层民主自治、全社会学法守法,共同弘扬法治精神的法治体系,逐步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以制约公共权力、维护公民权利为主线,以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法制教育为重点,以创建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为抓手,以办实事求实效、努力实现法治惠民为着力点,以创建全国法治先导区为目标的法治思路。这些是符合十八大精神和要求的。当前,建立法治体系需要把握好两个重要环节,即完善执法体制和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深化执法体制改革,推进相对集中执法和综合执法,合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纲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