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肋滚压直螺纹钢筋连接施工技术
一、编制依据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CJ 107—2010
《滚轧直螺纹钢筋连接接头》JC 163—2004
1、所谓钢筋机械连接——通过钢筋与连接件的机械咬合作用或钢筋端面的承压作用将一根钢筋中的力传递到另一根钢筋的连接方法,这种连接的截面较大,一般比钢筋截面大10%—30%或以上。
2、这种连接方法具有接头可靠,操作简单;不用电流、不受温度影响,全天候施工,对中性好,施工进度快,可连接各种钢筋,不受钢筋种类含碳量的限制。
3、滚轧直螺纹接头,通过钢筋端头直接滚轧或剥肋后滚轧制作的直螺纹和连接件螺纹咬合形成的接头。
4、本施工技术要求,使用施工范围:
1)仅用于剥肋滚轧直螺纹钢筋连接工程;
2)适用于混凝土结构中,直径为16—40mm的II级III级钢筋的连接
3)、HRB400代号。
4)连接套筒选用45号优质碳系结构钢或其他经型式检验确认符合要求的钢材,供货单位应提供质量保证书
5、接头根据《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的规定接头性能等级分为Ⅰ级、Ⅱ级、Ⅲ级三个等级。
Ⅰ级:,残余变形小并具有高延性及反复拉压性能。
Ⅱ级:接头抗拉强度不小于被连接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残余变形较小并具有高延性及反复拉压性能。
Ⅲ级:,残余变形较小并具有一定的延性及反复拉压性能。
二、接头的抗拉强度等级
Ⅰ级:接头试件实际抗拉强度不应小于接头试件中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断于钢筋)(断于接头)。
Ⅱ级:接头试件实际抗拉强度不应小于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
Ⅲ级:接头试件实际抗拉强度不应小于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
1)接头单向拉伸时的强度和变形是接头的基本性能。
2)高应力反复拉压性能反映接头在风荷载及小地震情况下承受高应力反复抗压的能力。
3)大变形反复拉压性能则反映结构在强烈地震情况下钢筋进入塑性变形阶段接头的受力性能。
4)上述三向性能是进行接头型式检验时必须进行的检验项目。
5)对于动载结构或需检验疲劳性能及对于-10℃低温环境下的低温性能试验应按设计要求执行。
6)
接头等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抗拉强度
f°Mst≥fstk
或f°Mst≥
断于钢筋
断于接头
f°Mst≥fstk
f°Mst≥
说明:(1)Ⅰ级、Ⅱ级、Ⅲ
(2)Ⅰ级、Ⅱ级、Ⅲ级接头应能经受规定的高应力和大变形反复拉压循环,且在经历拉压循环后,其抗拉强度仍应符合表
。
三、接头的等级选定及应用
1)最高质量等级的是Ⅰ级接头,当有必要时,这类接头允许在结构中除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外的任何部位使用,且接头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2)当在同一连接区段内必须实施100%钢筋接头的连接时应采用Ⅰ级接头。
3)在混凝土结构中要求充分发挥钢筋强度或对延性要求高的部位应优先选用Ⅱ级接头。
4)在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应力较高但对延性要求不高的部位可采用Ⅲ级接头。
5)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宜相互错开,钢筋机械连接的连接区段长度应按35d计算,在同一连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以下简称接头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a、接头宜设在结构构件受拉钢筋应力较小部位,当需要在高应力部位设置接头时,在同一连接区段内Ⅲ级接头的百分率不应大于25%,Ⅱ级接头的百分率不应大于50%,Ⅰ级接头的百分率除本规定下款b所列情况处可不受限制
。
b、接头宜避开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的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应采用Ⅱ级接头或Ⅰ级接头,且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
c、受拉钢筋应力较小部位或纵向受压钢筋,接头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d、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
6)a、总之在混凝土结构高应力部位的同一连接区段内必须实施100%钢筋接头连接时,应采用Ⅰ级接头;实施50%钢筋接头的连接时,宜优先采用Ⅱ级接头;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应力较高但对接头延性要求不高的部位可采用Ⅲ级接头。
b、在通常情况下应鼓励在工程设计中尽可能选用Ⅱ级接头并控制接头百分率不大于50%,这比选用Ⅰ级接头和100%接头百分率更加合理。
c、%Ⅱ级接头可以在抗震结构中
剥肋滚压直螺纹钢筋连接施工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