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回顾什么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材P6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2001年5月,第一批)中国古琴艺术(2003年11月,第二批)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2005年11月,第三批)蒙古族长调民歌(2005年11月,第三批)中国篆刻、中国书法等25个项目(2009,第四批)中医针灸、京剧等5个项目(2010,第五批)世界上很多伟大的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那个民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人有歌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人有莎士比亚戏剧。这些雅乐往往是他们民族的骄傲与自信的源泉。我们中国人的雅乐又是什么呢?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表演节目——昆曲《春江花月夜》百戏之祖——昆曲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世界遗产委员会昆曲《牡丹亭》剧照昆曲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因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而得名。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也是最珍贵的剧种,被誉为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在中国现存的三百多戏曲剧种中,昆曲最为悠久,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各种文化艺术门类中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何为昆曲?一、感受—古雅昆曲第八单元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昆曲之美“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酸酸楚楚无人怨。”——《牡丹亭》昆曲之美“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牡丹亭》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昆曲之美情不只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