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积累”成为纸上谈兵莫让“积累”成为纸上谈兵 李蓓对于小学生而言,积累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必经之路。人教版《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板块就是结合单元主题,分阶段设计的关于字、词、句、段的系列训练,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扩充语言运用的渠道,从而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统计一到六年级这两个板块的内容,大致情况如下:如此大的积累量,就是让学生接触大量的语言现象,丰富语感,扩充语言材料。不仅如此,教材每一次的内容安排都不是孤立呈现,而是与单元主题或是课文内容紧密结合,体现主题单元的思想。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热爱生命”,语文园地“日积月累”板块就安排了三段关于生命感悟的名人名言,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基于以上的教材特点,如何体现教学的整体性,让积累真正内化于单元教学的各个角落,实现语言习得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我想,主题学习应该是条有效途径:一、加深理解,深化主题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热爱生命”。生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这是人类思考的永恒主题。《永生的眼睛》是本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为盲人捐献眼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课文第5自然段有这样一段话:“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这是琳达的父亲劝慰自己的女儿时所说的一段含义深刻的话,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二是如果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这样的死才是有意义的。在交流对这段话的理解时,自然会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当教师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先不急着让学生回答,顺势出示语文园地五中的“日积月累”三句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爱因斯坦)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三句话,同时教师补充三位名人的简介,然后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这样的设计将语言积累放置在具体的情境中,强化学生的语言理解,提高了积累实效;同时对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中的这段话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深化了文章主题。二、加强运用,回顾内容三年级下册“国际理解和友好”单元安排了一篇叙事性文章——《卖木雕的少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这个少年的美好心灵。大量四字词语准确而得体的运用是本课的一大特点,每一位教学这篇课文的教师都会注意到这一点。“栩”字是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栩栩如生”也是本文特别重要的一个词语,恰巧它又出现在语文园地的“我的发现”里面。因此,教学时可作下面的整合:在设计《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学习回顾”环节时,可以这样处理:(1)指名认读、齐读
莫让“积累”成为纸上谈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