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老子演讲稿.pptx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老子简介老子,姓李名耳,字冉,曾是周王朝的吏官,他学问博大精深,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也是道家的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巨人、中国和世界的第一哲人。老子开创了哲学本体论,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道德经是老子思想的精髓,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尊重客观自然规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他所撰写的道德经就是自然的成为人类道德论的开山之作。老子治国的方法,也就是班固所说的“君人南面之术”了。老子大约是看多了历史上君主种种行为所带来的灾难,他知道,那些在冠冕堂皇的文告中被打扮得正义非凡的行为,不过是统治者本人嗜欲的间歇性发作而已。为此,他对症下药地开出一剂药方:“无为”。“无力”?让他们不修筑生前的宫殿和死后的陵墓了?不发动开边的战争去抢夺土地、子女与玉帛了?所以这剂药是统治者万难下咽的。不过真要是“无为”了,那确实就简单了,所以他宣称“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国之简单易行就如同炒一碟小鱼而已!为什么这么简单?因为照他的说法,治国的关键不在于我们弹精竭虑地去做什么,只要我们把现在正在干的事停下来,什么也不做就是了:。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为老子的处世名言:“夫唯不争,故天下人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关于老子独特的辩证法思想“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充分表达辩证法思维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无为成为绝对的准则,就不对了。人文科学新定律:现代社会既要无为(市场经济),又要有为(实行法治)。、“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做易事开始;做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做小事开始)——从易处、细处着手,一步一个脚印,这既是脚踏实地做事的方法,也是农业文明无想象力、无冒险精神、做事刻板的反映。老子与孔子关于人生观的比较大体说来,孔子开创的儒家的价值观,以人文主义为基本取向,注重道德的完善和人格的提升,强调积极进取,投身社会事业;老子开创的道家的价值观,以自然主义为基本取向,注重天然的真朴之性和内心的宁静和谐,主张超越世俗,因任自然。 由于价值取向的差异,儒道两家对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人生道路便有了不同的设计。儒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持乐观的态度,为士人君子设计了一条进取型的人生道路。在儒家看来,个人的价值必须置于社会群体中才可以实现,人生只有投身社会事业才有意义,他们主张以天下为己任,以“修身齐家治天下”为人生应为之奋斗的目标,个人应尽可能多地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道家对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则持有一种谨慎、冷静的态度,他们敏锐地意识到文明的进步是必须付出代价的,对社会发展的曲折性有充分的估计,对人类在不断进取的过程中可能造成的问题和对人性本身的扭曲与伤害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老子及早就提出了自然主义的原则,力图用回归自然的方法来避免、克服。老子的这一思想是深刻的。在老子看来,人性的真朴永远应该是人生进取的出发点,社会发展和人生进取都不应以丧失自然和谐和真朴之性为代价。首先,从总体上看,儒家倡导进取型的人生,道家则比较超然通达,故而给人以儒家入世、道家出世的印象。首先,从总体上看,儒家倡导进取型的人生,道家则比较超然通达,故而给人以儒家入世、道家出世的印象。但事实上,儒家的孔孟和道家的老庄都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两种心态,只是孔孟更为用世而老庄更为超然。老子和庄子都具有很强的文化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只是他们较多地以批评者的面目出现而有别于孔孟而已。态度。孔孟在积极进取追求事功的人生道路上也常怀有超然通达的心态人们通常总是说儒家学说具有积极有为的精神,而道家学说则常被看成是消极无为的,这应是对道家学说的误解。实际上,老子和孔子一样怀有治国安邦的抱负,《老子》书中谈论治国之道的内容占了很大的比重。老子的“无为”并不是目的,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手段而已。“无为”的实质,是提倡顺任自然的行为,反对妄为,不勉强从事,排除不必要的、不适当的行为。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是要通过“无为”的方式达到“无

老子演讲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1.22 MB
  • 时间2019-04-1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