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子银行季度监测中小银行与影子银行体系的相互关联性在继续加��,因此若发生不利的流动性冲击,资金结构的脆弱性风险可能会增大 2017 年以来,中国金融体系的流动性状况继续收紧,反映了监管机构加大对杠杆率增长的控制力度。3月下旬,银行间市场7日质押式回购利率升至5%,理财产品收益率和一年期基准存款利率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人行货币政策倾向趋紧和季末宏观审慎评估均可能是出现上述趋势的原因。但是,中小银行与影子银行体系的相互关联性继续加大,因此若发生不利的流动性冲击,资金结构的脆弱性风险可能会提高。具体来看,金融体系流动性趋紧可能会导致小型银行复杂且不透明的资金结构所固有的风险成为现实。这些银行易受批发资金抽离的影响,将此类资金用于投资信托和非银行金融中介的资产管理计划,从而提高盈利能力,并规避对放贷的资本监管约束。控制金融体系杠杆率的监管措施似乎产生了意外后果,此前已受到监管控制的“核心”影子银行活动近期复苏势头强劲。融资需求较高的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产能过剩行业等领域的借款人面临传统银行贷款和一级债券市场融资渠道收窄的问题。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上述借款人转向影子银行寻求资金,尤其推动了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的需求。与此相比,随着监管力度加强,银行理财产品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过去几年,银行理财产品对接资产曾是影子银行增速最快的部分。2017年第一季度,其增长放缓更加明显。这是在央行将表外理财产品业务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之后出现的情况。但是,官方公开数据有所延迟,而这些数据有助于揭示越来越严格的监管规定对理财投资配置债券投资情况以及同业理财发展趋势的影响。如果数据仍未公开,影子银行的透明度可能会下降。信贷环境 ,但差距缩小。近期名义GDP增速上升缩小了与调整后社会融资总量衡量的信贷增长之间的差距。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整体杠杆率虽然继续攀升,但速度放慢。但是,由于其他影子银行活动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审查,“核心”影子银行活动的增速已升至两年来的最高水平。 “核心”影子银行活动的支撑。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主要受到常规银行信贷的支撑,形式是家庭和企业中长期贷款。非金融企业债券发行低迷继续拖累第一季度净“直接”融资增量。借贷成本上升和对房地产及产能过剩行业发债的从严监管是造成上述趋势的原因。 ,收益率差扩大。与上年同期相比,2017年第一季度国内新发行公司债券依然不振。发行监管收紧可能促使国内信用评级较低的借款人延迟/取消发行计划,或转向影子银行等其他融资来源。 2016年12月以来各种期限的企业债券收益率差扩大,2017年依然居高不下,这可能反映了投资者提防违约风险的意识增强。流动性趋紧和对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关联性的监管审查更严格也是上述趋势出现的原因。对于公司债券作为抵押物的要求从严可能推动国内AAA和非AAA评级债券之间的收益率差扩大。 。由于房地产和基建需求具有抗压能力,2017年第一季度,住房抵押贷款与中长期企业贷款对非金融领域的总体银行贷款的贡献比例最大。与之相比,短期企业贷款依然疲弱,意味着运营资本贷款和贸易融资的需求下降。住房抵押贷款强劲的增长势头可能无法在2017年下半年持续,因为人行的年度信贷政策指引和道义劝说旨在控制商业银行
中国影子银行季监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