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寻找新闻采访中的“接近点”【摘要】在最短时间做最深入的采访,挖掘出既有本质特征,又真实感人的报道素材,提高新闻实效、增强报道深度和广度。在采访时,就要善于判断和捕捉与被采访对象之间的“接近点”,通过地理、心理、兴趣爱好、性别年龄、经历、专业这些与被采访者有共鸣的接近点引起话题、开阔思路、活跃气氛、交流思想、密切感情,最高效的完成采访。【关键词】新闻采访;接近点;地理;心理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在采访实践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既是:如何迅速“接近”被采访者,在最短时间做最深入的采访,挖掘出既有本质特征,又真实感人的报道素材?这是关系到提高新闻实效、增强报道深度和广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采访时,就要善于判断和捕捉与被采访对象之间的“接近点”,通过这些共同点引起话题、开阔思路、活跃气氛、交流思想、密切感情。一、寻找地理上的接近点。俗话说,亲不亲,家乡人;美不美,故乡水。许多时候,尽管素不相识,但几句乡音,就能很快在两人之间产生一种特有的亲切感。即便不是同乡人,谈起共同学习,工作,生活过的地方,也容易使人产生一种共有的亲切感。由于地理上的接近,作用在人们心理上产生的这种微妙的感情变化,往往能够一下子就缩短记者与被采访对象之间的思想上的距离。许多时候,它或许就是打开采访成功大门的一把钥匙。在笔者的采访中就有过这样的体验,在一次采访外来农民工的工作中,由于长期的寂寞和孤独,他们大都比较木讷,了解到他们大都来自河南时,有个民工的家与自己老家不远时,便从家乡谈起,很快打消了他们的生疏感。他们不仅介绍了打工中的生活情况,而且也把自己怎样想家,怎样的无奈都表达了出来,这次采访声情并茂播出后反响很好。应该说,正是采访中自己运用“地理上的接近点”才取得了成功。二、心理上的接近点。从表面上看,记者与被采访对象之间,是有求与被求的关系实际上这种关系在许多时候是相互的。比如在采访某个单位,某项工作或某个人时,这些单位或工作的负责人都有一种希望记者把自己的成就、经验报道出去的心里,个人都有希望借助媒体呼吁给予解决的心理。对于这些心理活动,应当敏锐抓住,并审时度势,判断从心理上突破的切入点,迅速架起一道通向对方心灵的无形的“云梯”。三、兴趣和爱好中的接近点。共同的兴趣爱好作用在人们的心理上,往往诱发为一种定向吸引力。比如和爱好音乐、体育者谈起音乐欣赏、体育比赛;和喜欢喝茶者谈起茶道;往往都会引起对方的兴趣。可见在新闻采访中,把被采访者的兴趣爱好作为“敲门砖”,不失为接近对方的捷径之一。一位老记者曾经说过“记者采访时不要投其所好,但要知其所好。只有知其所好,才能顺利完成访问任务”。由此不难看出,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与掌握渊博的知识一样,也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四、性别和年龄上的接近点。现实生活中的同性、同龄人之间,一般有大致相同的社会经历和思想观念。因此,他们常常有共同的喜怒哀乐,共同语言也比较多。即使是完全陌生的人,也很容易找到交谈的话题。这种性别,年龄的接近性,在采访中如果运用得当,则可能成为迅速接近被采访对象的接近点。五、认知和知识上的接近点。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实际生活中,两个人要想谈的来,一般都具有许多认知和知识上的共同点。这些共同点,许多时候可以成为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接近点。比如对国家路线、方针、政策、法规等方面的重大变化;人民群众共
如何寻找新闻采中的“接近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