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德国军事顾问在中国现代史上,外籍顾问一直是一支特殊的力量,他们的存在对中国工业、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德国顾问团,对其政治军事方针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一定意义上讲,蒋介石的对德外交就是从聘用德国军事顾问来华开始的。德国顾问团早在广州国民政府期间,蒋介石就曾委托曾留学德国的朱家骅代觅德国军事顾问人选。朱家骅委托其老师、德康德・马其奥斯教授与德国军界进行联系。经鲁登道夫引荐,1927年12月中旬,马克斯・鲍尔上校乘船抵达上海,在朱家骅陪同下与蒋介石会面。不过这次会面只是鲍尔的私人访问,真正的顾问团来华,是在一年后。 1928年4月,鲍尔返德。蒋介石派遣陈仪、李鼐等人组成的考察团随其一起访问德国,寻求与德国开展合作并正式向德国政府提出聘用军事顾问的要求。11月,经双方反复协商,德国政府同意由鲍尔负责组建德国赴华顾问团。鲍尔成为国民政府第一任德国顾问团负责人。首批顾问团共有成员25人,其中10人为军事教官,6人为军械与物资补给专家,4人为民政警事顾问。南京政府对德国顾问团的到来给予了热烈欢迎。蒋介石亲自举行盛大欢迎宴会,款待顾问团全体成员。各顾问待遇也颇为优厚,鲍尔除由中方免费提供食宿、汽车及司机外,每月薪金1400元,他的两位助手施托茨纳中尉和胡默尔月薪则分别为500元和400元。为解决译员不足的问题,南京政府曾公开登报招聘50名德文翻译分配给顾问团使用。不幸的是,鲍尔不久身染重病,1929年4月底被送到上海医治,不久病逝。临终前,鲍尔推荐赫尔曼・克里拜尔中校代行总顾问之职。克里拜尔尽管工作兢兢业业,但在蒋看来,克里拜尔以一个陆军中校,恐难负统领之责,于是他指示朱家骅另行寻聘高一级的德国将领。1930年5月,经鲁登道夫推荐,乔治・佛采尔中将来华,就任德国顾问团总顾问。佛采尔在华期间,先后协助创立了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通信兵等学校。他的顾问团成员结合德军一战实践,在国民党陆军大学里讲授的战略战术深受中国学员欢迎。在他们的努力下,国民党军队的新型炮兵、航空兵、骑兵部队初见雏形。不过心直口快的佛采尔与蒋介石相处也不愉快,最终,1934年4月11日,德国国防军前总司令汉斯・冯・塞克特将军接替他成为第三任总顾问。塞克特是德国前陆军总司令,在历任来华德国总顾问中军衔最高、与蒋介石关系最好。早在1933年4月,他曾受南京政府邀请,携夫人来华做过一次私人访问,期间写了份“陆军改革建议书”,对国民党军队陆军的训练、军官素质培养、武器装备问题、军事指挥与行政系统以及军费控制、军政组织等多个方面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深受蒋介石推崇。在蒋的再三邀请和坚持下,塞克特于次年来华,正式顶替佛采尔出任总顾问。塞被委以“委员长委托人”的职务,月薪达2000,他可以代表蒋与国民政府各机关首脑谈话。蒋介石还为他专设了总顾问办公厅,有专车、专机、侍卫、厨师和仪仗队,在庐山和北戴河设有别墅。塞也投桃报李,为中国设计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御计划,及从上海到南京间的江南国防工事图,这条被称为“中国的兴登堡防线”的国防工事后来成为中国抗日国防的重要工程之一。 1935年3月6日,因健康问题,塞克特被迫返德。参谋本部王鹗少将受蒋委托代为送行,并赠送白色杭州丝绸一匹。塞克特坚持不受,并说病好了会再来。遗憾的是,次年他在德国病逝。根据他的推荐,他
抗战时期的德国事顾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